专门网
标题: 初识按摩店前后的一点杂谈,以及性能玩具5900HX/6900HX/7735HS/13900HX能效深度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hljgyr 时间: 2023-2-19 18:59
标题: 初识按摩店前后的一点杂谈,以及性能玩具5900HX/6900HX/7735HS/13900HX能效深度分析
本帖最后由 hljgyr 于 2023-4-19 23:21 编辑
初识按摩店前后的一点杂谈,以及性能玩具5900HX/6900HX/13900HX能效深度分析
本文正文部分数据截止于23年3月ZEN4移动处理器发布前夕,正文内容不再更新,需要更全面了解更各代移动处理器性能及能效分析内容,敬请移步2008-2023年经典架构移动cpu实测性能——功耗曲线
作为一个启蒙于pentiumⅡ 时期,成长于pentium 4耻辱落幕与core2新王诞生的交替之际,成熟于core i7牙膏时代的铁杆老I粉,FX-62王者绝唱之后,按摩店在我眼里就彻底沦为蓝色阵营之下的廉价替代品,除了所谓性价比之外一无是处。尤其是大学那会儿亲眼目睹两个室友,一个成天忍受老肥龙4核N970笔记本涡喷发动机般的噪音和反应堆般的热度,另一个在临近论文答辩时候被那颗臭名昭著的牛车U——E450坑到生活不能自理,再对比自己新机器4700hq加持下那种丝般顺滑,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深刻的思想烙印(FX全员废物,i3秒全家,i7强无敌,打死不进按摩店)
当然,ZEN架构的崛起是众所周知的后话了, 17年那会儿,我的主力机M6800从4800MQ升级到了4940MX,随之解锁了更多超频和降压的姿势,也让我对这玩意儿再战5年有了充足的信心。4代i7老而弥坚,工作当中没让我有过一丁点儿性能上的失望。见证了5,6,7代拉跨至极的表现后(单核4.4g,全核4.0g的4940MX面对6920HQ、7920HQ之流真的一点不虚),直到初代i9出现之前,我仍坚信末代PGA至尊i7可以战无不胜,秒杀全场。
时间流逝,老i7继续伴我走过了I家2017-2021四年尴尬的牙膏时期,期间我体验了不少机器上的新款U,从TP x80那代上面无比经典的8250U,到alw-m17上面不手动降压0.1v以上必然热到爆炸的9750H,再到荣耀本上初露峥嵘的4600H,它们宣称技术越来越先进,理论算力越来越高,然而实际对比手上的4代i7,从系统响应时间到应用执行速度,感官上都未曾给我那种绝对性能暴增的畅快感,正如亲身经历过从pm 745/755到 p8800/t9900,或者p8800/t9900到4700HQ/4940MX的那般体验。唯一可感的,或许只是中低负载下,风扇转动的频率下降了,尤其是4600H。
谈到4600H,这应该算是我和amd的初次相识了。不得不说,那颗4600H确实带给了我一点小小的按摩店震撼:新工艺加持下的它很高效,跑起分来很威猛,40多w就可以按着70w的同规格9代i7打,但几天的试用过后,我认为它的快不过是种傻快,因为处理工作中多个任务(设计行业软件,偏重单核)的时候,我发现即使到了4g的主频,面对3g主频的8代i5,其性能依旧大部分时间落于下风。加之看到并不出众的理论单核测试数据以及游戏表现,自然我对ZEN2这一代不会有啥特别好的印象。而随着21年年中ZEN3横空出世,IPC实现了连年的跨越式提升,在当时的各种评测中大有大杀四方之势(也确实从10代一直强势到12代)。amd yes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也终于戳动了我这个铁杆I粉,奈何I那两年是真的不争气,作为一名求真务实,不信宗教的消费者,背叛蓝色阵营的时机已然成熟。
和坛子里不少老哥一样,我也有着闲暇之余捡机玩机的不良爱好(笑),而且基本只玩移动cpu。在拥有和体验过不少新u老u之后,我琢磨着,该是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颗amd顶配u的时候了。显然,笔记本对我来说一直处在严重过剩的状态,而且购入新本,尤其是高配本,性价比太低,贬值也相当厉害。因此,对我而言,最高效便捷的体验方式就是mini主机了,空机售卖厂家直销,杜绝营销分摊和耍猴加价,手上一套显示器加外设吃遍天,玩腻就卖不心疼,尤其是去年年初我给办公桌淘了台0.8L的10代 i9小钢炮(S210H)之后,它的轻快便捷,它的丰富接口(三硬三屏双网,支持外接显卡),它的静音凉爽(大尺寸下压式风扇散热效果真的顶,还基本听不见噪音,为何后续没厂商跟进),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从此正式入了坑,算来正好是我使用4940mx的5年整。
去年10月底入手了一台综合素质不错的GTR5,初次与按摩店喜结良缘。然而好景不长,喜新厌旧的品性很快暴露了,前些日子眼馋并换新了散热和核显性能更加优良的UM690,迎娶了第二任AU。当然了,GTR5没有亏待它,处理给安利过后对mini主机大感兴趣的同事,算是物尽其用。玩小机箱翻车的时候也有,双网口PN41当时花了1000多收的,初见感观不错,但是用过后才发现散热和噪音表现相当难看,为此专门分析过n6005的能效比之后,结果真的是让我大失所望,atom架构哪怕迭代到 Jasper Lake ,都依然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色。
唠叨了不少,还有点偏离本版主题,实在有点不好意思。不过鉴于版内像我之前那样对AU一直持观望态度的人有不少,更何况TP也推出了不少A家的本子了,所以就当提供些数据供大家参考,至于如何选择与取舍,相信大家自会有明智判断。
本贴主要侧重分析按摩店5000、6000系旗舰APU的能耗表现,探究zen3+到底是zen3的何种等级补丁,以及和I家上下老小,包括最新13代i9移动旗舰的性能、能效对比。
性能分析方面,现阶段对比了数代经典平台,但只简单介绍测试原则,给出简明结论,至于支撑结论的各项详细测试数据,由于当前篇幅所限,计划等筹备已久的Penryn--RPL 15年13代平台纵向评测全部完成再专开一帖(工程量确实远超预期,测试数据从年前的3000多组预计扩展到接近8000组,按照原计划进度大幅滞后了,但我相信慢工出细活,好饭不怕晚,此帖也作为一道前菜)。此外,帮另外一同事带的7735HS主机不久前到手了,也额外补充了按摩店三代同堂(其实是一代半)apu的能效对比。
------------------------------------------------------------正文开始--------------------------------------------------------------
第一部分:测试平台、测试方式介绍,锐龙5000/6000-HX系列性能调优工具操作及优化思路
测试机前面提到过,GTR5(5900HX,解锁功耗至65W)与UM690主机(6900HX,解锁功耗至54W)各一台。主机品牌搜型号即可,在此不做任何安利。前者配备16g ddr4-3200内存,后者配备32g ddr5-5600内存,均为双通道,硬盘为TiPlus5000 1tb,系统win10 22H1,仅安装测试用必要驱动及软件。
[attach]3187866[/attach]
针对功耗测试,采用国际象棋(考察整数性能)、cinebench r20(考察AVX性能)、AIDA64 FPU(考察极限负载下系统稳定性)三种场景的单核及全核负载,监控软件为hwinfo,记录上述测试一个运行周期内cpu平台及核心平均功耗。由于amd的apu封装功耗包含显卡待机固定功耗,为排除相应影响,5000系列平台处理器封装功耗取Core+Soc功耗值项,6000系列平台处理器封装功耗取Core+Soc+SR功耗值项(此处有待商榷,因为SR的引入使6900hx在单核负载下功耗明显上升,而多核负载下SR则几乎不占用额外功耗,hwinfo和网上资料均未对此项做出详细解释说明,也望坛子里大神指点)。
由于5900HX和6900HX不锁电压及频率的特性,使得AMD调优工具(AATU,AMD APU Tuning Utility)在它们上面除了解锁功耗和超频外,还有了一项重要的应用——降压。优化mini主机的最主要使命是在总功耗受限且需确保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性能输出,同时降低温度及噪音,因此pbo超频等操作本文暂不做深入探究。
经过不断调试后,限频4Ghz下,5900HX的稳定运行电压offset值为-40,6900HX的稳定运行电压offset值为-25,需要说明的是,amd这里电压offset值含义不等同于intel xtu的电压偏移值,是一种类似f-v曲线修正系数的参数,在不同频率下,电压降低幅度并不相同。以单核fritzchess测试cpu核心电压为例:
[attach]3187867[/attach]
[attach]3187868[/attach]
如果运行频率在4GHz以上,上述offset则可能面临系统不稳定的风险,而且非常困扰人的是,不像xtu那样蓝屏重启后自动reset,AMD平台降压失败系统重启后极大概率无法再次进入系统,需要借助pe或启动备用系统后关闭降压或调整频率。稳妥起见,5900HX默认加速至4.6GHz时的电压偏移系数不建议低于-15,6900HX默认加速至4.9GHz时的电压偏移系数不建议低于-10(具体参数取决于处理器体质)。
单核频率能效曲线如下,以5900HX为例,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单线程综合性能值(以经过24项单核测试后的t9900-3.06GHz为100分基准)及能效值(以10980HK在4.0GHz下性能/package功耗为单位基准):
[attach]3187869[/attach]
根据测得的单核频率功耗曲线,zen3处理器在4G及以上频率相比4G的性能增益不明显,但能耗会大幅上升(如5900HX在pbo4.8GHz后,单核功耗相比4G频率时接近3倍),直观体现在风扇即使在系统中等负载下依旧维持中高速运转,噪音明显增大,非常影响操作舒适度。因此本文对比主频范围限制在4GHz及以内,这也是我推荐的限频优化策略。
第二部分:5900HX及6900HX性能调优前后频率-功耗曲线及总结
按照前一部分测试方式,两代APU的频率-功耗测试数据分为性能调优前后,结果如下,单位为W:
[attach]3187870[/attach]
[attach]3188535[/attach]
通过对上述数据作图得到:
[attach]3187873[/attach]
[attach]3187874[/attach]
[attach]3187875[/attach]
数据较多,但是结果非常明晰。简单归纳总结下:
1.电压优化后的5900HX,根据负载条件不同,相比默认状态下最多可节省25%左右的能耗;
2.电压优化后的6900HX,根据负载条件不同,相比默认状态下最多可节省20%左右的能耗;
3.6nm工艺的6000系列锐龙相比7nm工艺的5000系列锐龙,在全频率段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全核能效提升,且负载越高,优势越明显,提升幅度最高可达30%,这也意味着即便是默认状态的6900HX,其能耗水平也稍强于深度优化后的5900HX。而相比默认状态的5900HX,6900HX处理器在电压优化后,高频段的能耗只有前者的60%!
4.假设性能随频率严格线性增加的话,那么5900HX,6900HX优化前后的多核能效最大区间都在2.2Ghz附近。单核的话由于受各类外部影响较多,一般认为在基频附近最佳(5900HX实测为3ghz,6900HX实测为3.3ghz,可见前一部分附图,其他多个平台结论基本一致)。
5.补充一个有意思的,如果以qx9300默频的多核性能作为一个单位,那么6900HX实现这一份的多核性能最低需要2.07W。
补充部分:7735HS能效测试
7735HS主机(SER PRO)到手后,我也开始对7代“新品”能耗表现进行详细测试。不幸的是,虽然AATU和UXTU都可以进入界面,但是AATU点击降压后,系统监控不到电压及功耗有任何下降,而UXTU点击降压后(-20)系统立刻失去响应,重启后恢复
因此认为7735HS目前无法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降压操作,不知AMD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AMD:是故意的)
所以,现阶段仅将7735HS与5900HX、6900HX默认状态进行对比。
SER PRO针对降噪做了额外优化,性能释放极其有限(35W即触温度墙而降频),因此测试频率定在3.6GHz以下。
[attach]3188349[/attach]
SER PRO这家伙身形小巧至极,比um690还小一圈,精致感也是拉满,静音是真的顶,性能也是真的拉,家用办公倒是绰绰有余
7735HS定频功耗测试数据如下:
[attach]3188345[/attach]
为直观显示,对比默认状态5900HX、6900HX的CB R20跑分功耗,图示如下:
[attach]3188346[/attach]
性能部分就不另提了,和6900HX不说是一模一样,简直就是完全一致。
怎么评价呢,7735HS的能效是让我相当失望的,虽然比5900HX还是能强一点点,但是5900HX降压后轻松秒杀这货。
然鹅,我对它的预期是和6900HX齐平甚至更优一些,次于6900HX降压状态。
所以,它的表现再次印证了,它不仅仅是6900HX的下位定位,更是个不折不扣的马甲,相比之下8750H-9750H-10750H都显得更有诚意。
结论如下:在6代量大管饱的情况下,面对7代3系鸡肋u,完全没必要刻意追“新” 。诸位静待7代zen4架构移动4系u到来,尤其是可降压HX系列,那才是真正的诚意之作。
此外,若7840HS、7940HS阉割了电压调节功能,且780m核显无明显提升的话(根据现有爆料几乎确认780m已经拉了),那它的能效在50W以内的能耗区间内,我认为是拉不开6900HX的,届时它俩对我的吸引力将会大减。
第三部分:5900HX及6900HX典型频率下的综合性能/能效及多平台纵向对比
众所周知,5000系列的默认能效比已经属于优秀梯队,而6900HX经优化后,低中频率段能效比达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程度!
此话怎讲?这里引入一个性能参数,是根据本人在多平台纵测过程中得到的的大量多线程测试结果经汇总、综合后的一个整体性能值。测试项目及计算权重如下所示,包含了编解码类、数学计算类、物理及AI计算类、渲染类以及综合项目测试包类等。计算权重根据当前不同类别应用场景普遍性、重要性以及多核性能优化程度确定,也欢迎大家对于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attach]3187872[/attach]
为便于纵向比较,将现代处理器架构开创者——SNB在3.0GHz主频下的4核8线程综合性能设定为100(测试cpu为2960xm,测试平台为m4600,由于内存频率上限被平台限制,后续将更新qm77平台上该u的性能基准)。
将经典SKL架构处理器(10980HK)在4.0GHz主频下的4核8线程能效值(性能值/package能耗)设定为1。
首先拉来受害者,也是论坛某肮脏生物嘴里天天吆喝战赢的酷睿2,呈现给诸位——Penryn,测试cpu:QX9300
3.06GHz主频:性能值——66,能效值——0.34
4.0GHz 主频:性能值——83,能效值——0.17
由于性能过于弱鸡,这里仅上一颗N6005来战:
2.4GHz主频:性能值——66,能效值——1.62
3.0GHz主频:性能值——82,能效值——1.38
——QX9300不做其他评论,Core2 Extreme是我心中永恒的性能图腾,四核巅峰QX9300更是值得我永远膜拜的传奇IU,致以最大的敬意。
——反观靠所谓高能效恰饭的奔腾银牌n6005,你甜蜜可是2021年诞生的10nm后辈啊,架构到JSL已经迭代多少代了,多核性能还能跟10年前的酷睿2打的有来有回?同频能效还能比14nm的SKL差上一截??丢不丢人?!你可知你IPC跟人家差了多少个等级?失望至极!!退钱!!!!
第三位登场,王朝奠基人——SNB,测试cpu:2960XM
3.0GHz主频:性能值——100,能效值——0.51
4.0GHz主频:平台暂时没法超,没了
——当年惊艳全场的二代酷睿,凭借革命性的架构获得了巨额的性能提升,也凭此一举终结了与按摩店数年来的性能之争,宣告着王朝盛世的开启。依稀记得当年最低配2630qm拳打上代至尊940xm,脚踢按摩店6核桌面U的场景,这便是架构制程双升级的力量。
然而32nm工艺的能效比没有完全配得上强势的架构,四核心处理器热量爆表,导致笔记本散热系统经常不堪重负,使用舒适度极差。
我为了怀旧,特意配了这套2960xm平台工作了几个月,结论便是,到了今天,二代至尊已完全是不堪用的状态了,功耗性能只能取其一,还是请老人家下去就坐吧
Ps.一代i7是啥德行我已经不敢去想,更不屑去测了,就让它在角落里慢慢被人遗忘吧。为我的W701DS默哀...
第四位驾到,51常青树——IVB,测试cpu:3920XM
3.0GHz主频:性能值——111,能效值——0.84
4.0GHz主频:性能值——147,能效值——0.64
——围绕3代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能战多久的问题,论坛上面讨论跨度已经有十年了,到如今也有很多仍在坚守三代平台的老炮们。
3代和前些代相比为何如此好用?我想最主要的一点还是22nm工艺带来的能效飞跃,这也印证着,优秀的能效比是一款处理器具备良好口碑的先决条件。
尽管少了些现代指令集和新功能特性,比如核显dx12支持及解码等,但是这并不影响优化得当的3代平台配上win7,在系统操作和轻量程序响应上面无比迅速而顺滑。既凉快又轻快,谁人不爱?
纵使后面IVB架构遇到稍微重些的负载便会露馅儿,大家也一如既往、理所当然的原谅它了,真是生来就被溺爱着的一代U。
接下来第五位,不死的老兵——HSW,测试cpu:i7-4940MX
从此代开始,i7全面引入调压功能,为探究处理器架构及制程全部潜力,后续功耗测试均基于电压优化后结果,调压幅度单独注明;
3.0GHz主频:性能值——131,能效值——1.06(-100mv)
4.0GHz主频:性能值——172,能效值——0.64 (-65mv)
——HSW架构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就在于此,或许不少人认为这违反直觉,但是事实证明:HSW对比IVB,IPC就是实打实地获得了大幅提升。这不是凭空捏造,我拥有巨量的单线程应用测试结果可以加以佐证,后续会尽数提供。而基于增强的IPC,HSW的能耗表现也堪称亮眼,此处特为其正名,Haswell≠Hotwell。
当然前提是,做好降压优化工作,这个尤其重要。
HSW的甜点频率低了些,2.4GHz-3GHz才是它的主场,4GHz频率往上则会变得极难驾驭,远不如3920XM超频来的游刃有余。但是,超频能力和新架构若只能二选一的话,我肯定会毫无犹豫地选择后者。
想当初,我用着长期限频3.0G运行的HSW i7,进行一项项工程运算,绘制一张张设计图纸,编写一份份报告材料,闲暇之余还配着前期的k5100m,后期的p4000m,玩遍各类大作不亦乐乎,想来真是感慨万分。
可以负责任地说,130分的处理器性能,就可满足我95%以上的生产力与娱乐要求,直到今天也依然如此。
第六位,牙膏代言人——CML(SKL),测试cpu:i9-10980HK
开启4核(可类比8250、8665等cpu):
3.0GHz主频:性能值——148,能效值——1.54(-90mv)
4.0GHz主频:性能值——194,能效值——1.00(-100mv)
开启8核:
3.0GHz主频:性能值——273,能效值——1.77(-90mv)
4.0GHz主频:性能值——357,能效值——1.11(-100mv)
推算至桌面9900K以供参考:
5.0GHz主频:性能值——442,能效值——0.55
——不想多说啥了,基础架构与工艺在五年多时间里几乎没变,真是纯粹的作死。U系列升级到4核,H系列升级到8核是牙膏厂这么多年里面做的唯两件人事儿。
第七位,绝境拯救者——TGL,测试cpu:i7-11800H
开启4核(可类比1135,1185等cpu):
3.0GHz主频:性能值——174,能效值——2.67(-100mv)
4.0GHz主频:性能值——232,能效值——1.62(-100mv)
开启8核:
3.0GHz主频:性能值——325,能效值——2.62(-75mv)
4.0GHz主频:性能值——428,能效值——1.59(-65mv)
——制程架构双飞跃的良品,终于帮Intel洗刷了牙膏厂的恶名,也是异构时代来临前最后的倔强。
在去年性价比爆表的intel nuc x15-3070m上,安装破解版本bios解锁xtu调频降压,美滋滋。
如果不是被13代i9跟4080m显卡合伙诱惑,入手了新笔记本,这颗U或许能陪我走过另一个5年。
第八位,异构迅猛兽——RPL,测试cpu:i9-13900HX
13900HX:勿cue,请你搞定xtu降压和大小核限频后再加我详谈
……
经过一年的迭代,相比前一代的HX处理器,13代i9给满了全规格,同时大幅优化了缓存性能及能效表现。这一代能否成为又一个经典?目前看只能交给时间来评判了。
13900HX平台到手把玩时间不长,性能和优化策略还要慢慢探索。
不过首先一步,我似乎找到了它的最佳能效区间:28W~35W。
期间过程略去不计,测试时间有限,也未进行内存、电压、P/E核分频等各项优化,这里直接给原生态测试结果:
20W功耗下:
性能值——250,能效值——3.21
28W功耗:
性能值——365,能效值——3.35
35W功耗:
性能值——443,能效值——3.25
60W功耗:
性能值——624,能效值——2.67
100W功耗:
性能值——779,能效值——2.00
因为核心规模实在太过庞大,加上未降压的原因,13900HX低频能效比并不出彩。尤其是20W以下时,性能表现和系统响应速度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换言之,这系列处理器从设计之初就根本没考虑过1.2kg以下的轻薄本,哪款机器敢作死硬上的话,必然会上演一大出惨剧。
当然,功耗给到35w的时候,它就能还您一颗满血11800H,或是桌面全核5.0GHz的9900K的性能,或是33W功耗下M2的R23性能
有意思的是,根据网上的某段视频显示,13900k降压优化后,竟然能做到25W17000以上的r23分数,这下就好玩多了,后续我也会尝试验证下。
更何况,论上限的话,这玩意儿现阶段真的强无敌......
所以,对于13代i9,我的评价是:
跃动的身形,不羁的兽心,
你善待他,他便善待于你;
你喂饱他,他便回报于你。
就如家里那位逆子一样
[attach]3187876[/attach]
好了,最后有请时代变革者——锐龙两兄弟压轴登场:
5900HX,8核16线程——
2.0GHz主频:性能值——230,能效值——4.75(默认设置)、5.37(-50mv)
2.4GHz主频:性能值——269,能效值——4.71(默认设置)、5.35(-50mv)
3.0GHz主频:性能值——331,能效值——3.51(默认设置)、4.2(-69mv)
3.6GHz主频:性能值——388,能效值——2.41(默认设置)、2.99(-88mv)
4.0GHz主频:性能值——424,能效值——1.71(默认设置)、2.24(-113mv)
那么6900HX呢,成绩揭晓——
2.4GHz主频:性能值——275,能效值——5.08(默认设置)、5.74(-42mv)
3.0GHz主频:性能值——341,能效值——4.24(默认设置)、4.81(-51mv)
3.6GHz主频:性能值——401,能效值——3.19(默认设置)、3.82(-62mv)
4.0GHz主频:性能值——441,能效值——2.32(默认设置)、2.93(-77mv)
6900HX的极限能效在这儿,非常离谱:
2.0GHz主频:性能值——233,能效值——6.10(-50mv)
如果有人依然对这个值没有概念的话,我列举2个测试成绩:
6900HX降压优化并限频2.0GHz时,
cinebench r20运行功耗8.9W,得分2635cb;
fritzchess运行功耗10.5W,得分37.21倍;
无图无真相:
10W,这是一个放在1kg轻薄本上都会被鄙视为残血的功耗水平,这个功耗甚至可以在平板中轻松做到被动散热。但要清楚的是,此时它的理论性能已经超越了3.3GHz频率,60W功耗下的i7-8750H(性能值230)!
继续往下,3.2GHz主频下的6900HX,功耗20W,多核成绩就可以战胜全核4GHz下功耗飙到90多瓦的10980HK;
4GHz主频的6900HX,用不到40W出头的功耗,多核成绩就可以打平全核5GHz的桌面9900K;
这就是TSMC 6nm工艺的6倍能效震撼
这也是果子前两年用M1尽情嘲讽Intel的底气所在:吃上了制程红利,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那把果子的M1和M2也拉出来溜溜?这里给极客湾整理的一张图
[attach]3188218[/attach]
如果说40W功耗下的6900HX跟M2 pro/max能效还差一步的话(35W的13900HX此时已经近乎追上),28W功耗,3.6GHz频率下的6900HX则和28W的M1 Max拥有几乎相同的跑分(12289/12227)
换言之,6900HX可以在4.4GHz拥有M2 pro/max的性能,也可以在3.6GHz拥有M1 Max相同的性能与能效。香,很香,非常香!
体验按摩店全套服务的成本并不高,跟咸鱼上价格各种高高在上的i9们不同,6900HX准系统价格其实与一台二手10代4核i5笔记本相差无几。
“大人,时代变了”
这句话以前经常是8代玩家们调侃给3代2代的用户们听的,虽然很残忍,但是时过境迁,那句老话终究还是要还给8代,10代IU们:
大人,时代又变了.....
如果2023上半年举办一场cpu能效接力比赛的话,那么我会派出6900HX和13900HX两位选手,前面30W交给AMD,后面70W交给Intel。
他俩联手献上的成绩,绝对不会弱于果子队,我确信。
----------------------------------------------------------------正文完--------------------------------------------------------------
番外篇: 2023年AMD移动平台16核性能巨兽-7945HX性能及能效预测
I家13代HX近期确实是风光无二,但它真的能够高枕无忧吗,其实未必。
因为AMD早就被I家的小核集群轰炸搞的恼怒不已,默默备好了大招——
下月发布的16核心7945HX将是AMD在2023年夺回性能王座的制胜杀器
根据已经发布的7000系锐龙桌面处理器性能及功耗表现,结合前面一系列的测试数据,下面来做一个预估,看看这回13代i9即将面临何种挑战:
性能推算依据1:ZEN4多核IPC领先ZEN3 8.28%(数据来源:B站up硬件茶谈);
性能推算依据2:ZEN4 16核心相比8核心各频率点性能提升比例与8核心相比4核心一致;
功耗推算依据1:类比ZEN3+采用的6nm工艺与电压优化后的ZEN3 7nm工艺大体等效,ZEN4采用的5nm工艺近似与电压优化后的ZEN3+ 6nm工艺等效;
功耗推算依据2:ZEN4 16核心相比8核心各频率点功耗提升比例与8核心相比4核心一致;
根据已测得的8核心、4核心各频率点能耗值与性能分数,并采用上述假设推算,16核心7945HX典型功耗及r23跑分预测如下:
2.0GHz主频:典型功耗18W,R23得分15200
3.0GHz主频:典型功耗30W,R23得分22700,同等功耗下13900HX R23得分12500
4.0GHz主频:典型功耗75W,R23得分29300,同等功耗下13900HX R23得分23000
16核心7945HX综合性能值及能效值预测如下:
2.0GHz主频:性能值——470,能效值——6.7
3.0GHz主频:性能值——690,能效值——5.9
4.0GHz主频:性能值——874,能效值——3.0
[attach]3187977[/attach]
对照anandtech对与13900k以及7950X的定功耗测试结果,上述预测值基本具备可比性以及可信性,而且能清楚观察到,移动cpu和桌面cpu的f-v曲线优化趋向显然是不一样的。55W以下,移动cpu能效远高于桌面cpu,而到了65W-100W,桌面cpu能效反而甩出同规格移动cpu一截。
这个发现给我的启示是,各家今年新推出的那些cpu性能释放130W往上的厚砖本,把移动13980HK换成13900KS或许真的是更优的选择,就像蓝天的准系统那样。
根据当前测算,如果没有太大偏差和漏洞的话,我想说的是,13代i9真正难缠的对手马上就要来临了,除非13900HX,13980HX们真的能和网上看到的那颗13900K一样通过极限降压,用25瓦以内的功耗搞定17000的R23跑分的话,那么还有点回旋的余地。
否则,这注定又是一场能耗比翻番级别的碾压局,更何况,谁说7945HX就不能接着降压优化呢。
最后小小期待下,这个7945HX能不能用15W功耗战赢250W的9900K?
明年这会儿,是该把搁办公室当远程工作站的i9-10980HK更新成这货了。
作者: hljgyr 时间: 2023-2-19 19:01
本帖最后由 hljgyr 于 2023-2-19 23:19 编辑
先占二楼
补充一下哈,这篇文章本意是剖析下这两年的最新产品的性能能效进步,但不是强求大家去买新机或者淘汰手上用着好好的机器
毕竟,机器是为我们服务的,服务到位,我们满意,目标达成就ok了
我在文章里特意提到过一句,3.0g的4代4核机其实已经基本够我用了,我想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也是如此
甚至,编写这个文档以及所有测试数据的整理汇总都是在一台x1c 2015触屏版本上面完成的,5代低压i7+8g内存,它的性能现在基本上没人瞧得上了
但它就是静音,就是轻巧,就是好用,只有它才能让我摆脱线缆束缚,自由穿梭于各台测试机,指尖滑动间轻松舒服地完成数千项测试数据的录入
如果它沉,它键盘难用,它风扇一直嗡嗡响,它电池连俩小时都撑不了,即便它有10倍的性能,我也连看都不带看一眼的。
所以,理性的计算机玩家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除非执意要去玩机,否则千万不要跟自己手上的银子过不去
再附上一张爱机们的跑分工作照和调皮的猫猫们
[attach]3187900[/attach]
作者: wxch111 时间: 2023-2-19 19:04
我是上商务机 就不折腾了
作者: cl12121 时间: 2023-2-19 19:13
不折腾
作者: baswa 时间: 2023-2-19 19:38
按摩店,Yes!
作者: 西元1983 时间: 2023-2-19 19:43
强帖 先顶后看
作者: luoyang55 时间: 2023-2-19 19:44
去年就种草6800H,但是thinkpad 14寸机器没有32g版本的(thinkbook在我眼里不算thinkpad),恶心坏了。就升级了自己的t480,不打算继续折腾了。
作者: bjnb 时间: 2023-2-19 20:07
技术贴,仰望一下
作者: sobhpg 时间: 2023-2-19 20:32
这文章太强了。。。其实我一直在考虑如何上个迷你主机 给自己做家用服务器,很少有人认真评测 功耗、性能、不同品牌 cpu 之间的
横向比较。 都是各家出各家的枪文。 这篇文章是认真细致到了极限了。赞一个。
作者: sx2012 时间: 2023-2-19 20:36
技术贴,仰望一下
作者: sx2012 时间: 2023-2-19 20:38
图片好像看到了个w701?
作者: 半米阳光 时间: 2023-2-19 20:51
为了NB,回一贴!!!!
作者: 降A大调Waltz 时间: 2023-2-19 20:59
膜拜大佬! 非常强劲的技术贴!
6950HX 的强悍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现在有点想考虑是否需要把8850H的P52 换成6950HX的拯救者了…
作者: 51qca 时间: 2023-2-19 21: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373870 时间: 2023-2-19 21:09


作者: mousa 时间: 2023-2-19 21:18
膜拜大神,强!
作者: frank_19 时间: 2023-2-19 21:29
这一堆数据。。。研究生毕业吧,总泡实验室的那种。。。。
作者: 临江独钓 时间: 2023-2-19 2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yske123 时间: 2023-2-19 21:30
看完之后感觉可以搞7950X3D配合洋垃圾DG1或者DG2打造一个编译处理工作机了
能想到的画面是:
Intel:Fxxk
AMD:Fxxk
老黄:Fxxk
去年一度想买冰刃6最低配6800+3060的双屏版本,一度又忍住了。
前几天看到7945HX的冰刃7开始预定了,也没下得了手,感觉还可以等等。
手头的玩具颇多,先出一出。
作者: newlancer 时间: 2023-2-19 21:31
等7945HX 7745HX看看
作者: fadefaint 时间: 2023-2-19 21:35
大体看了一下,非常专业,先记号一下,有时间慢慢看
作者: hzsw998899 时间: 2023-2-19 22:16
写的不错,感谢分享
作者: ivanzzz 时间: 2023-2-19 22:41
值得参考,放个屁股在这
作者: 特技的头发 时间: 2023-2-19 23:02
嘲讽苍蝇佬看乐了
不过今年amd个人还是感觉得骂,7系命名完全是对消费者恶意混淆,三缓也没给全,游戏性能跟i9没法比,不过16大核肯定嘎嘎乱杀生产领域
作者: thankdad 时间: 2023-2-19 23:10
隐士能用上就好了
作者: 凌丰电机 时间: 2023-2-19 23:15
好文,按摩店16核心的的确堪称怪物……
作者: playmonk 时间: 2023-2-20 00:11
16核心的PC,可以跑好多虚拟机了。
作者: lsq5858 时间: 2023-2-20 00:16
按摩店还是不错的
作者: dv6235 时间: 2023-2-20 00:21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家里哪暖喵最知
作者: whjyls 时间: 2023-2-20 00:38
楼主的用心之作,大写的赞。这么详尽的数据,能看的出是个严谨而专业的理工男。
虽然一时半会儿没有换机的打算,但是依然不妨碍仔细阅读,好文。
作者: michael.pan 时间: 2023-2-20 08:24
差点以为进来窑贴
作者: aatt30 时间: 2023-2-20 08:32
楼主很专业的文章,值得拜读学习!
作者: kobecui 时间: 2023-2-20 08:57
非常专业,不过我现在直接买了游戏机,固定使用也无所谓了,本来还想入手thinkbook14+的,结果2023款居然是7735,就是6800的拉皮,着实很失望,唯一的区别就是那可怜的0.5GHZ主频+副硬盘4.0了,几乎没升级什么
作者: myccer 时间: 2023-2-20 09:14
数据详尽,赞一个!
作者: yx2web 时间: 2023-2-20 09:35
楼主辛苦啦!
作者: suiwinder 时间: 2023-2-20 13:12
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楼主说的有道理。老这么垄断,不是一个好事。
作者: 真爱豆豆 时间: 2023-2-22 16:15
吃饭的家伙我还是看看Intel,玩玩的工具我还是看性价比的按摩店
作者: starwutian 时间: 2023-2-22 16:29
论坛需要你这样的好文章
作者: huerhei 时间: 2023-2-22 21:06
厉害
作者: jsntrgsy 时间: 2023-2-22 22:13
本帖最后由 jsntrgsy 于 2023-2-22 22:20 编辑
补一个:
13900K ACLL=0.01mΩ,VRMLL=DCLL=0.73mΩ
省电模式 P核2.2G/E核2.0G/Ring1.6G
R23MT 17400
PKG 26w IA 21w
这个在移动平台HX上做不出的
因为intel HX ACLL是1.7预设 改1.1都可能崩 1.2还好
作者: alex5693 时间: 2023-2-23 17:47
支持原创。。。
作者: cyberin 时间: 2023-2-24 01:19
想当好的深度好文。
为专业起见,文章最好不要用花哨的背景。
还没按摩店过的菜鸡随便发表点意见
作者: 王杰88 时间: 2023-2-24 08:58
等7945hx的小主机 最好能四插槽的那种 塞进x200 的笔记本中
直接笑傲江湖
作者: jiangsucy 时间: 2023-2-24 16:10
好文。好文。
作者: 雨天放风筝 时间: 2023-2-25 09:03
太复杂了,反正也看不懂
作者: jerrychu 时间: 2023-3-2 21:11
手动点赞!
作者: 临江独钓 时间: 2023-3-2 2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geryeh 时间: 2023-3-2 21:34
学习了。
作者: 黑鹰武士 时间: 2023-3-3 15:54
顶,自从多年前的双核速龙之后再没入过按摩店。。。
作者: rmsmajestic 时间: 2023-3-8 09:35
本帖最后由 rmsmajestic 于 2023-3-8 09:49 编辑
写的真长,玩的真仔细。
不过建议对比还是简单一点,就比甜点能耗比下的性能和能耗比以及极限性能下的性能和能耗比。
话说回来,前几周把Phenom II x6 1100T 拖出来玩了玩,发现虽然理论性能不差但是打游戏总是一卡一卡的。当然在线视频啥的在3060 ti 的加持下没啥问题。
9代也没那么不堪, 手上的i9 9900T 和9900不带k 的用着也都挺舒服。超过甜点频率的话谁的温度/能耗比都不好看。6-9代个体差异也十分巨大。手头的大雷i7 8650U 4Ghz 电压要1.3V,大雷8850H 默认下全核烤鸡连3Ghz都稳不住,i9 9900T 却能只用50W 跑到3.3-3.6Ghz, 而i9 9900 却差不多只能稳3.3Ghz 左右。
等着7945hx 小主机当ESXi 用
作者: cmcmax 时间: 2023-3-8 10:48


作者: 沃达丰 时间: 2023-3-8 16:46
磁铁必火。。。
作者: frank_19 时间: 2023-4-16 13:31
游戏本吧,不折腾了,沉就沉吧
作者: donxu 时间: 2023-4-16 18:23
太能分析了。我电脑就打打字,看看片,笔记本风扇都懒得转。
作者: chg008 时间: 2023-5-26 11:01
技术强帖,先顶再看!
作者: handholder 时间: 2023-9-6 21:13
楼主您好 , 能否看下您的um690的aatu设置 ? 我也是手持um690 , 也打算压制到4.0降压降频使用 , 苦于找不到靠谱的教程
作者: hljgyr 时间: 2023-9-6 23:16
目前最适用的amd性能调节软件是uxtu(aatu的后续版本)
到github.com/JamesCJ60/Universal-x86-Tuning-Utility/releases下载
直接运行即可
目前版本相比当时最大的改进在于蓝屏后自动恢复cpu参数,避免了误操作后的无限蓝屏循环,我在um790上面可以用,理论上um690也适用
选择curve optimizer,4.0主频的话可以放心拉到-25,之后点击确认,桌面右下角会有提示,此时降压成功
限制主频的话,最好的方式是在win系统内直接限制,这就不需要每次重启后单独设置了(uxtu需要开机后手动运行)具体方式是修改注册表,这里提供个小工具:[attach]3214526[/attach]
管理员模式运行后找到处理器电源管理——处理器最大频率——双击后自动跳到注册表对应项
点开attributes,值修改为2,保存
[attach]3214529[/attach]
这样在电源选项里面就出现了处理器频率选项,默认为0(最大加速频率)
调到4050,此时处理器最大频率就被限制在4.0ghz
其他频率依此类推
作者: handholder 时间: 2023-9-6 23:23
好的 , 我已经装好了uxtu , 谢谢您的指点 , 我尝试一下
作者: handholder 时间: 2023-9-7 11:44
我已经按您的教程设定完成 , 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下
uxtu是否要设定开机自启和启动时重新apply? 我不确定设定完成重启后是否还是降压配置
作者: imsea1 时间: 2023-9-14 12:40
本帖最后由 imsea1 于 2023-9-14 12:44 编辑
非常高质量的测评,现在mini机里面7840HS和7940HS能效很强悍,可惜没有测试
作者: 蓝色多恼河 时间: 2023-9-14 12:50
有数据有证明,但我还是不会考虑AMD的整体。数据是好看,但使用偶尔的卡顿、莫名的故障就没有Intel的丝滑。
作者: jsntrgsy 时间: 2024-2-7 11:57
7940Hs offset -40
0.934V 4GHz
StressFPU PKG-33w
| 欢迎光临 专门网 (https://www.thinkpad.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