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网
标题:
X1C 2022 i7散热改造实现近乎完美静音(44度轻办公或者29W烤机输出)
[打印本页]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00:22
标题:
X1C 2022 i7散热改造实现近乎完美静音(44度轻办公或者29W烤机输出)
本帖最后由 Motton 于 2023-3-26 20:46 编辑
原标题:把漏风的散热风扇堵上!让X1C 2022发挥真正的散热性能(2021应该也适用)
背景:前几天看到有兄弟转贴了一个贴吧的帖子,按捺不住,买了一大堆的热管和对应的配件,搞了一个晚上。有个痛心的发现,可能困扰我们这么久的X1C 2022的发热问题,原因其实是一个很无语的零件设计问题,而解决只需要一小段贴纸
贴吧的帖子如下:
【图片】Thinkpad x1carbon2021散热科学改造,性能释放提升10W【thinkpad吧】_百度贴吧 (baidu.com)
如图红圈部分,是风扇漏风的地方,用个电工胶带贴上吧
贴上后,开机看看,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我不是太清楚,联想的设计师把这个地方空着,留着一个风扇和鳍片之间漏风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把这边贴上,可以让风扇的风全部吹向散热鳍片散热去了。
无言以对!
-----------------------------------------------------
2023年3月26日更新
X1C 2022 i7散热改造实现近乎完美静音安静(44度轻办公或者29W烤机输出)
目前实现:
1、轻办公:用TPFANS控制风扇60度以下都是1档,然后CPU99%,实现温度44度
关键:左上角键盘也就一点点温度,D面也根本不热
[attach]3192799[/attach]
2、烤了几分钟机:大概能实现30W左右持续输出
方法:
一、散热改造如图四个部分:
1、加铜箔
2、用3M胶带贴住缝隙
3、加一根铜管
4、再加铜箔
[attach]3192797[/attach]
二:OS Win10,TPFANS60度以下1档,CPU 99%
烤机,办公,酷睿,关闭酷睿,如下图
改造感想:
需要胆大心细,以及足够的配件。
虽然钱都不贵,但是确实需要各种构思,尤其是小朋友的手工技巧,如最后一张图
至此,改造告一段落了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00:22
本帖最后由 Motton 于 2023-3-21 00:18 编辑
当然,我刚开始没想到这个地方的影响这么大
所以我实际上,是搞了复杂版本
如下图,注意:我觉得绝大部分兄弟都不需要我这么复杂,只需要一小段胶带
(大部分兄弟只需要红圈部分,不需要蓝圈部分)
当然,加了蓝圈部分,会更爽一点点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00:22
罪魁祸首,红圈中的这道缝
实在没想明白,这个地方空着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
DogEZ
时间:
2023-3-21 00:44
风道问题...这个位置一般都会有一段胶布的,这机器居然没有...感觉是对模具精度太自信了?
作者:
zsjpfp
时间:
2023-3-21 04:53
对比老本,新tp的内部做工是真的拉
作者:
acoessi
时间:
2023-3-21 07:01
楼主用心了,应该是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作者:
yx2web
时间:
2023-3-21 07:42
QUOTE:
Motton 发表于 2023-3-21 00:22
把漏风的散热风扇堵上!让X1C 2022发挥真正的散热性能
也许设计师昨晚被女友为难,设计是忘了?不得而知。
作者:
yexiaoziSAS
时间:
2023-3-21 08:40
厉害了,右边改动后,wifi和lte信号工作稳定吗
作者:
DogEZ
时间:
2023-3-21 08:49
QUOTE:
yexiaoziSAS 发表于 2023-3-21 08:40
厉害了,右边改动后,wifi和lte信号工作稳定吗
不会有影响吧
作者:
jforce757
时间:
2023-3-21 08:49
或许真的是忘记了
作者:
惊无名
时间:
2023-3-21 08:57
改完之后性能释放得如何呢??
作者:
wsj0523wsj0523
时间:
2023-3-21 09:00
本帖最后由 wsj0523wsj0523 于 2023-3-21 09:01 编辑
找出根源问题,一劳永逸!这样能降多少温度!
作者:
thankdad
时间:
2023-3-21 11:28
这个... 我的隐士散热器也有这么一条缝,之前我就试过堵上,完全没效果,看来是联想攻城狮在思想上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滋生了形式主义,造成设计上的重大失误。
作者:
destiny12
时间:
2023-3-21 12: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estiny12
时间:
2023-3-21 21: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22:26
本帖最后由 Motton 于 2023-3-21 22:30 编辑
补上我的测试记录
说明:插电、TPFANS用BIOS、开始几分钟电源是平衡模式,大概第四分钟,用最佳性能
然后有一个点,大家注意最后,虽然烤机11分钟,中间一直温度稳定在80度左右,但是只要我一停止烤机,立马温度掉到67度,而且很快下降
当然,我再解释一下我的环境:
1、BIOS已经升级到最新
2、OS是WIN10
现在发帖的时候,D面不烫
作者:
destiny12
时间:
2023-3-21 2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特技的头发
时间:
2023-3-21 22:47
这玩意怕不是和神舟胶带封风道一回事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22:52
QUOTE:
destiny12 发表于 2023-3-21 22:38
你这个不调用cpu功率对比完全没意义啊。
散热的本质是,同样的功率下,温度是不是比之前低。
或者保持同 ...
兄弟,抱歉啊,我其实没有奔着要通过烤机压榨CPU极限的角度去考虑的
我是日常办公,所以,目前的状态,暂时满足我的要求了
不过,你的说法倒是也有道理的,可能联想设计师刚开始的时候,是希望通过D壳和海绵圈的结合实现密闭。不过,实际是否真的能达到,我抱有怀疑。
另外,可能和我额外装了热管和铜箔也有关系。
作者:
destiny12
时间:
2023-3-21 2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23:03
找了个新版补充测试了一下,CPU基本上可以稳定在27W左右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3-21 23:06
我是小白,不过小学老师讲过:双风扇共用出风腔,不同转速、不同尺寸、负反馈(出风与进风压力)几种方式组合可以减少某种情况下的谐振/共鸣/啸叫;
文丘里原理则是高速出风口,是会形成微负压吸入冷空气,而不是热风返回机内;除非堵住进风口,势能(压力)增加-->动能(风速)减少;
拿同一机器,贴不贴那个几分钱的PVC胶带的前后温差、或主频差 - 压力测试下,来证明我的物理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作者:
destiny12
时间:
2023-3-21 23: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23:47
QUOTE:
destiny12 发表于 2023-3-21 23:16
比较好奇,室温和风扇转速是多少,毕竟你改动的东西比较多。
室温17度,风扇,我是让BIOS自己控制,没管。
可以看一下我前面烤机的第一张图,里面有一个TPFANS的截图部分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1 23:48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3-21 23:06
我是小白,不过小学老师讲过:双风扇共用出风腔,不同转速、不同尺寸、负反馈(出风与进风压力)几种方式组 ...
没那么复杂,我的理解:
联想的工程师希望通过“海绵+D面”实现封闭,现实中,估计没有实现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3-22 07:21
QUOTE:
Motton 发表于 2023-3-21 23:48
没那么复杂,我的理解:
联想的工程师希望通过“海绵+D面”实现封闭,现实中,估计没有实现 ...
有兴趣的话,下次拆机试一下,到底这道缝是吸气还是排气,恐怕要找非常轻薄的东西放上面,或烟;
你的图挺怪:80度就能跑27w,应该是7500转的bios风扇策略带来的,但主频只有1.3G,莫不是跑到小核上了,或后台有占用(导致AVX指令压不满CPU)
作者:
yexiaoziSAS
时间:
2023-3-22 08:16
难得一见的技术讨论帖了。另外,wifi模块和4G模块不用隔热海绵条,温度高了会不会不稳定。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2 13:42
本帖最后由 Motton 于 2023-3-22 13:45 编辑
QUOTE:
yexiaoziSAS 发表于 2023-3-22 08:16
难得一见的技术讨论帖了。另外,wifi模块和4G模块不用隔热海绵条,温度高了会不会不稳定。 ...
今天上午用了几个小时,办公用,目前发现,D面wifi模块和4G模块部位,温度其实不热
所以目前能实现开着酷睿,并且温度稳定在51度左右风扇1档,稳定在6W左右输出
关键关键:键盘左上角,也不烫了,对应的D面,也不算热
但是我现在有点不清楚,只是这个风扇贴纸启决定性作用,还是我额外加装的热管和铜箔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唯一不大好的是,由于热管是1MM的,导致D壳有一点点缝隙。准备后续继续改造,换用更薄的热管试试
作者:
yexiaoziSAS
时间:
2023-3-22 14:02
QUOTE:
Motton 发表于 2023-3-22 13:42
今天上午用了几个小时,办公用,目前发现,D面wifi模块和4G模块部位,温度其实不热
所以目前能实现开着酷 ...
你加的铜管是直接叠放到原来的铜管上,还是焊接上去的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2 14:04
QUOTE:
yexiaoziSAS 发表于 2023-3-22 14:02
你加的铜管是直接叠放到原来的铜管上,还是焊接上去的
目前只是用导热胶简单粘在一起,然后用3M胶带贴住了
后续等0.5MM的热管到了,会考虑用低温锡焊上去。
不过这个方案还是很脆弱的,因为薄的导热管很容易折
作者:
destiny12
时间:
2023-3-23 14: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3 22:50
QUOTE:
destiny12 发表于 2023-3-23 14:26
感觉,明显是热管。反正我也贴了,AB对比没用。
诀窍,贴了,但是仔细观察一下,是不是还有缝,或者容易有漏风的,这个是关键
作者:
destiny12
时间:
2023-3-23 23: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6 20:42
QUOTE:
destiny12 发表于 2023-3-23 23:18
额。。。原来那么大的空隙和贴了以后的缝隙,完全不能比的吧。症结点压根不在这里。 ...
可能和我加的铜箔也有关系
今天又彻底折腾了一下,基本上完美了。
看第一篇。
作者:
thankdad
时间:
2023-3-26 20:57
最后结束测试时是29W,86度吧,比NBC评测的24W,82度来说确实有点提升了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3-26 23:47
确实提高4w左右,室温17度、新bios的7500转风扇均有影响;
热量还是有一部分从D壳走了,毕竟跨过主板、B壳散热太难 - 虽然键盘下有2个进风口,但太小、太集中,不足以把主板温度降下来多少;
等我试试D壳到底能导热多少w吧,我的铜箔、温度传感器明天大概就到了
作者:
yexiaoziSAS
时间:
2023-3-27 08:20
优秀!楼主的x1过保了,就开始动手术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3-27 19:59
QUOTE:
Motton 发表于 2023-3-26 20:42
可能和我加的铜箔也有关系
今天又彻底折腾了一下,基本上完美了。
看第一篇。
我用D壳散热的折腾完了,供参考
https://www.ibmnb.com/thread-2031818-1-1.html
作者:
Motton
时间:
2023-3-27 23:09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3-27 19:59
我用D壳散热的折腾完了,供参考 https://www.ibmnb.com/thread-2031818-1-1.html
好思路,干脆把D壳改造成散热垫,值得再试
作者:
等待jack
时间:
2023-3-28 01:06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原机的热管衰退了
作者:
riverzjs
时间:
2023-3-30 11:20
没搞懂这机器稳定在29w输出时,cpu频率咋只有0.4GHz?
工作在27w时,CPU频率是1.2GHz
工作在18w时,CPU频率稳定在1.8GHz
这输出功率越高,咋工作频率越低呢
作者:
letmebe1234
时间:
2023-3-31 11:55
现在新机器做工真的拉,毫无美感可言。没有改装欲望
作者:
wheats
时间:
2023-4-2 10:36
牛逼啊老铁
作者:
wuhen_127
时间:
2023-4-18 23:42
我同事的i5版2022就已经很热了,2021散热好一些,楼主动手能力真强。
作者:
kcrystal2007
时间:
2024-1-21 18:47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3-22 07:21
有兴趣的话,下次拆机试一下,到底这道缝是吸气还是排气,恐怕要找非常轻薄的东西放上面,或烟;
你的图 ...
我的更奇怪,70度插电跑20W,动也不动了,bios 1.44
作者:
lostepic
时间:
2024-1-21 18:57
QUOTE:
Motton 发表于 2023-3-22 14:04
目前只是用导热胶简单粘在一起,然后用3M胶带贴住了
后续等0.5MM的热管到了,会考虑用低温锡焊上去。
导热胶简单但是丑,低温锡膏好看,但是还得买热风枪
作者:
wxch111
时间:
2024-1-23 10:23
这么折腾直接扔了电子垃圾intel得了
作者:
lostepic
时间:
2024-1-23 10:41
改完散热其实就一个思路,如何快速把热量排出去。所以垫高d壳增加热交换空间是最有效的,长期固定使用可以考虑把热量传递到d壳购买个半导体制冷笔记本支架。这是水冷外最有效的散热解决方案,一是极大提高了热交换空间,二是迅速完成热传递
作者:
cdmdrd
时间:
2024-1-23 11:57
QUOTE:
destiny12 发表于 2023-3-21 21:39
按LZ方法试过了,没啥用,反而还撕坏了海绵,亏大了。
我觉得吧,这个结构本质是用后盖密封出风口,后盖白 ...
1楼红圈位置该这么改,用粘膜来处置会减少黑色风管的散热面积,应该增加一块铜片来处理;
新铜片与黑色风管保持一定的距离用来通风,这个距离由新铜片两端的短片弯折高度控制。新铜片左端螺丝孔按原主板螺丝位置,右端螺丝孔宜开竖向长圆孔(1:1.5即可),螺丝孔的水平位置由板长自定,是否另上螺丝 由原螺丝位决定。
随手PS的图,勉强看吧。
[attach]3233276[/attach]
欢迎光临 专门网 (https://www.thinkpa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