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网
标题:
捡垃圾 - 把玩NUC11猎豹峡谷的小心得,11代低压i7-1165G7尚能饭否
[打印本页]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6-22 19:17
标题:
捡垃圾 - 把玩NUC11猎豹峡谷的小心得,11代低压i7-1165G7尚能饭否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4-3-30 15:26 编辑
动力(借口):
1、
UHD620核显4k
解码
能力弱:
T480s的8代核显
解不满
HEVC 4k 60fps 在4k屏上,前面有坛友发的<花田喜事>、<流浪地球2>、随便下个国产烂片才2-3G大小,解码输出也就40-50fps;接1080p显示器倒是可以解满;
2、
10G速率插口不够用:
需要2个以上插移动SSD硬盘,笔记本Type-C口被充电占一个,只剩1个,USB-A口普遍5G速率;配40A*系扩展坞的话可以解决 - 但有点累赘;
3、
避开win11和大小核:
想在win10+纯大核平台多躺几年,就不参与win11、大小核调度等吐槽话题了,11代似乎是最后优选;
入手:
考虑过11代平台X1C/X13/T14s,但笔记本跑不满睿频,按我性格到手后也会折腾性能释放,很费精力+提升有限,而且10G口还是不够用;
NUC看上去能同时解决,想改造的话空间也大;
看重核显解码性能的话,AMD平台就排除在外了;零刻等品牌即便做intel平台,也都是N5105等阉割核显的U;于是瞄上了intel 自家的NUC11系列;
618当天,逛海鲜偶见新发布的Intel NUC11 猎豹峡谷i7-1165G7,带8Gx2 三星内存,无硬,2000元;价格算行情价,不过配三星内存的少见,内存条一眼真,赌一下是3200MHz的(图片看不清),于是下单;
赌输了,实际内存条是2666MHz的,于是又另找3200MHz内存条;
最后总价:
NUC主机 2000元
- 8Gx2内存卖掉150
+ 三星内存3200MHz 16Gx2 新条未开封 420元 + 利旧三星970ep 2T 0元 + 双飞燕FBK11双模键盘 89元 + 利旧Thinklife WLM200无线鼠标 0 元 =
2350元左右
,不利旧的话增加750元左右;未计算显示器;
外观和主要参数:
成色不错,2021年3月出厂-比较早的批次,NUC类没有笔记本键盘/外壳/电池磨损等烦恼;外观图就不上了,京东上有;
外壳是i5版的,主板是卖家悄悄换的公司i7版;对此我无所谓;
[attach]3204667[/attach]
参数:
[attach]3204679[/attach]
有意思的是:HDMI 2.0是DP1.4转接出来的,意味着带宽在HDMI 2.0和2.1之间,有望实现4k 10bit HDR 144Hz(可能要DSC);2个雷电口intel方面一直标称为3.0版,实际更像是"3.5" - 介于标准雷电3/4之间:拷贝数据达不到雷电4的2800M/s,只有雷电3的2100M/s左右,但
用的雷电4中继芯片Retime、
兼容USB4、支持USB Gen2 10/20G等雷电4特性;Type-C口的反向供电能力达到5V/3A、9V/2A,但不支持对NUC主机供电,想来PD 100w 有可能不够用;下文有性能释放篇;
PE下烤机测试:以下都是室温29-30度条件下
由于键盘未到,无法安装系统,先在PE环境下烤了一下机:
AVX2、AVX512选项在PE下均无效
,勾选/不勾选效果都一样,
FPU压力测试:性能释放43w 跑满4核睿频4.1GHz @100度;
原厂硅脂换成霍尼韦尔相变片7950后,温度暴降18度。
(后面win10下用的最新版AIDA64,CPU VID/Core仍是反的)
原厂硅脂:
[attach]3204662[/attach]
霍尼韦尔相变片7950
:
[attach]3204661[/attach]
win10下烤机测试:
单烤FPU 10分钟:
打开AVX512,即使性能释放到59w,四核睿频也只跑到3.8GHz @96度;关闭AVX512,53w轻松跑满睿频4.1GHz @95度;
双烤FPU(开AVX512)+Furmak 10分钟:
11代核显开始不通过三级缓存L3读写内存-不与CPU争抢,和单烤FPU的性能释放基本一致,Iris核显吃掉21w,CPU睿频保持在2.8GHz;8-10代核显要与CPU共用L3缓存,双烤比单烤提高5-6w性能释放,至于为什么我也说太清楚;
(NUC11猎豹峡谷出厂设置就是PL1=40W、PL2=67W)
单烤FPU 10分钟:打开AVX512
[attach]3204664[/attach]
单烤FPU 10分钟:关闭AVX512
[attach]3204665[/attach]
双烤FPU(开AVX512)+Furmak
[attach]3241206[/attach]
有没有方法FPU压力测试下跑满四核睿频4.1GHz ? 虽然intel锁了FIVR降压(=降温提高性能),挡不住第三方DIY的套件,下图这种外壳标称可以性能释放68w CPU温度75度、风扇转速仅1200rpm -- 几乎快听不到风噪了;
[attach]3204680[/attach]
继续win10下烤机测试:
烤FPU能代表整机性能释放(散热)能力,普通人不会有这么高的负荷场景;上Cinebench R15/R20/R23、CPU-Z、喜闻乐见的鲁大师等跑分:NUC11都是跑满睿频完成;
NUC11猎豹峡谷,相比我的T480s折腾完状态(性能释放32-34w、FPU测试下3.2GHz左右、放开温度墙到97度)多核性能高1.5倍左右,若要比较T480s没折腾前(性能释放27w、FPU测试下2.8GHz、bios控制温度墙85度)多核性能则高2倍以上
;
(例外的是国际象棋跑分等,对主频最敏感、测试时间短,猎豹峡谷4x4.1GHz和同样能跑满睿频T480s 4x3.6GHz的得分相差并不悬殊,仅差1.2倍左右)
Cinebench R15
[attach]3204682[/attach]
Cinebench R20
[attach]3204683[/attach]
Cinebench R23
[attach]3204684[/attach]
国际象棋
[attach]3204687[/attach]
CPU-Z
[attach]3204685[/attach]
鲁大师
[attach]3204688[/attach]
鲁大师新版v6.1023,显卡评分规则变了
[attach]3208693[/attach]
Geekbench 6
[attach]3204686[/attach]
继续win10下测试:核显
核显3D性能测试:
由于我对游戏不感冒,平时应用也是2D居多,手上没什么这类测试软件,反正网文比比皆是;基本上Iris 核显性能是UHD620/630的2-3倍,但由于锐炬 Iris核显极度依赖双通道和带宽,基本上LPDDR4x 4266 > DDR4 3200 > DDR4 2666,分别提高10%的性能,同时也对CPU分值有2-5%的影响;所以真满血性能的Iris核显是X1C 2021、X13 Gen2这类集成内存的,不过又带来核显抢CPU功耗 --> CPU主频降低 的弊端....
[attach]3207540[/attach]
[attach]3207539[/attach]
核显解码性能测试:
简单试了下,手上的AV1、VP9、HEVC视频均比UHD620提升较大,
但Iris核显回头对H.264/AVC解码能力阉割了一刀?
有个120fps的视频,Iris核显只能输出82fps左右,UHD620却可以跑满120fps,同一个视频/同一个
1080p
外接显示器/同版本potplay;
软件环境还没布置好,等哪天有兴致了再继续测,会更新在我的贴子里,
核显解码测试:几种格式解码视频分享
,前提是把外接显示器换成4k,T480s倒是内屏4k,没法给NUC11用;
(更新:强制为D3D11后Iris Xe核显可以解满)
UHD620 核显 解满120fps
[attach]3204701[/attach]
Iris 核显 输出只有 82fps
[attach]3204700[/attach]
周边硬件篇:
2023.06.23更新:
CPU体质的话题:
试了一下PL1=PL2=25w,FPU压力测试可以正好到2.8GHz;见过一个能用23.5w跑到2.8GHz的NUC11,我的比他的差一些;
根据下图NUC11的CineBench R15成绩计算能耗比,我的成绩是1027 / IA Core 44.85w,算下来能效比22.9,我的又算是体质好的;
就当是我这个是NUC11家族的普通体质吧;
似乎X1C 2021的U体质也普遍不错,见过L15 Gen2的个别款,稳在2.8GHz功耗要高3w左右,体质就算差一些了;
(最早关注CPU体质是从T480s开始,NoteBookCheck送测的T480s有一台极品体质i5跑
CineBench R15只需要28w,而我的则需要34-36w;有Q友从论坛认证商家手上买了一台美版X280
,以24w左右性能释放
CineBench R23
测试跑赢了我手上28w性能释放的加拿大版T480s,前提都是不降压/bios温度墙/信越7921,算下来功耗比我的低4-5w左右)
[attach]3204786[/attach]
散热模组:
卓越的性能释放并不需要高昂造价的的散热模组,看上去很廉价的大尺寸单风扇、简单的双热管、分布两处的散热鳍片;
风扇:我量了下外壳直径约75mm,功率3w只比ThinkPad 的2.25w高出一点点;我一直认为大直径扇叶才是散热关键,有些拉皮版ThinkPad机型把空白区域集中利用就好了;
热管:粗大就是爽,均热板都用不上;就是没法加导热垫进一步压薄相变片7950了;
风噪:平时CPU在50-60度,风扇转速1000rpm左右,晚上把耳朵贴近NUC,也只是隐隐约约听到一点点嗡嗡声;2000rpm左右的时候,就跟我们ThinkPad本子风扇的最低2-3档声音大小差不多;
不过温控策略bug还是很明显,高负载时并不像ThinkPad那么在几秒内把风扇转速提上来,而是瞬间轰的一声从几百转提到最高4500转,第一次把我吓了一跳;温度降到40度以下后,还要满速多转3-4分钟,再嘎一声彻底停转...
[attach]3204702[/attach][attach]3204703[/attach]
M.2硬盘散热:
原厂散热方案是M.2硬盘上部配了个导热垫,紧贴2.5寸盘位的铝合金架子进行散热;
我已更换并加厚了导热性能更好的导热垫,并且三星SSD的主控/颗粒高度不同,我也用了不同厚度垫;
虽然M.2盘位在进风口边上,但风扇几百转的时候,微量进风对它降温效果非常有限;CPU才50多度的时候,这块970evoplus飙到了69度...拆开一摸,导热垫、铝合金架子都滚烫;
于是曲线救盘:在M.2下方悬空的部分 - 就是与下图黑色散热片之间垫了一片3mm厚导热垫,热量经由导热垫 --> 散热片-->散热片下面还有一片导热垫(原来是硅脂变干了,换成导热垫)-->DP 转 HDMI 芯片(指甲盖大小)--> 送回主板;
本来并不抱多大希望,毕竟那个DP转HDMI芯片自己也会发热,用了一会奇迹出现:M.2降了10度;对一个400G分区bitlocker加密,最高也才62度;
2023.06.24更新:怀疑跟上图左侧那个新增的散热鳍片+此部分进/出风道合用,低转速时热风吹不远,跑回了正下方的SSD处;(用手摸了下实锤了:M.2 方向的进风口反而有一股热风吹出来)
[attach]3204710[/attach]
大板砖120w电源:
几乎所有的评测文章都提到这个电源实在太大块头了,喧宾夺主了;我实测了一下长150x宽74x厚25,倒是不太重;好在插口是标准的5525,HP/DELL/ASUS等有些电源可以直接用,看中一个华硕90w,只有它的一半大小;哪天想办法测测整机最大功耗再决定吧
[attach]3204719[/attach]
2023.06.23更新:测试了下,放开PL2,CPU Pakege 可以瞬间跑到68.5w 几秒,HWINFO64显示系统总功率86.5w,多次;再考虑预留1个2.5寸盘供电4-8w、插2个移动硬盘10w、外接1个便携屏8w,原配120w就没多大裕量了;嫌大的话也只能找同功率、小尺寸的;
intel白皮书上这款低压U所属的UP3系列,则与H35系列一样都是ICCmax=65A;
我奇怪的是数次烤机的CPU结温都超过保护值100度,它居然也没立刻关机保护;
[attach]3204782[/attach][attach]3204783[/attach]
2023.06.24更新:
主板扩展性:
除了预留一个2.5寸7mm的SATA盘位外(这点比主板上留一个M.2 SATA 2242强多了,可选产品太少),主板上还有1个USB2.0、1个USB3.0插头、1个RGB插头、1个附加前面板插头(包括硬盘灯、电源开关/灯、Reset)、1个探头、1个无线充电插头、1个BIOS跳线;
至少将来内置鼠标/键盘无线接收器、或引出个5V做点什么有希望了;
BIOS和软件篇:
据说这代NUC11的bios陆续改了很多版才稳定,我算避开了~
对我用的LTSC 2019似乎不那么友好,官方列出支持的平台是21H1,下面有些问题可能跟这个版本有关(请自行判断):
软件 - NUC Software Studio软件工作室:
BIOS可以设置PL1/PL2/Pau、风扇转速/温度阈值/温度探头点、硬盘灯/电源灯的颜色/闪烁频次/功能等等;另外提供了<NUC Software Studio软件工作室>软件,可在win10/11平台下直接设置这些参数
;
不过我装完后完全找不到,再次安装就提示卸载,有安装完成的.log文件,里面并没有错误信息;升/降BIOS都试了无果;只能口水一下了,下面借官方资料上的截图:
[attach]3204713[/attach]
软件 - Intel 驱动程序和软件自动更新
工具包:
上面那个软件装不上,那我试试吧,总不能跟Intel失联了吧...结果装完之后只在任务栏出一个图标,右键点检查更新,它默默打开了浏览器和intel官方帮助网址的首页....我装了个寂寞;
win10更新时,这软件自己还崩了,一直弹窗提示某NET Framework 4.x的文件损坏;那我卸载吧,结果又弹这个窗...重装系统才能避开...
BIOS之VMD:
到手时BIOS里VMD是打开的,于是安装了intel RST驱动,结果蓝屏了,BIOS再改回去也不行、修复模式也不行,只能重装;
在BIOS里Load Default一下,发现默认VMD是关闭的,提示支持RAID、傲腾;win10设备管理器里也没有RST设备了,吐血....NUC11算是Intel 亲儿子也是不开VMD的...
BIOS之Security Boot + Custom模式:
之前的认知是:只要安装win10/11时避开了TPM/bitlocker加密,之后不会再出现分区被加密;这个Security Boot下有2个策略:Standard、Custom;如果选了前者,只要一开机,立刻对所有分区进行加密(实测同机PE环境下时可以正常读写这些加密分区的,实则TPM加密);选后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自动加密,重装了3-4遍系统才总结出这个规律....又一口老血....
2023.06.24更新:
BIOS之<Fast Boot> vs <Windows 快速启动>:
T480s(或说大部分ThinkPad机型)很明显属于 <Windows快速启动>优先 ,关机-再开、休眠-唤醒时直接进入windows已是共识,若想F1进入BIOS或F12选择启动顺序,则必须重启;而BIOS中的<Fast boot>只是减少自检时间、以及<windows boot manage>选项会不会出现的问题;
(因为这点,当从第二引导顺序的盘启动系统-例如2242盘,并休眠;再开机则会自动进入第一引导顺序-例如2280盘的系统,导致windows检测到逻辑错误并开始扫描和修复,同时因为Vmware等软件的快照和环境变量存在当前系统盘,我为此丢过2个虚拟机镜像,第一个大约40G,包含3个月的工作成果;第二次则只丢了一个用来测试的虚拟机镜像);
NUC11则是<Fast boot>优先,关闭后,即便
<Windows快速启动>打开状态,
关机-再开、休眠-唤醒时按功能键仍可以进入BIOS或选择启动顺序;
如果打开了
<Fast boot>,首先是所有USB启动变灰色(只能内置硬盘启动)、其次可能再也进不了BIOS.....无论是唤醒、重启、关机、开/关
<Windows快速启动>,都不行;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都是泪~ 必应一下,按住电源键3秒以上并狂按F2
,终于进入BIOS,赶紧关闭
<Fast boot>
;intel的BIOS自检比ThinkPad的快2-3秒以上,基本一扭头功夫就开始进入系统;
BIOS之BIOS更新:
除了windows环境下的更新.exe,同时提供F2热键配合BIOS自更新、F7热键更新、BIOS跳线帽更新的版本,只需把文件拷入U盘,无需操作系统即可更新;并有BIOS更新失败后F4热键恢复BIOS的版本提供;可谓考虑周全;
BIOS之电源管理和风扇控制管理:
NUC11 可选3种电源模式:省电/平衡/高性能,每种都可以再选标准能源控制、自定义(SpeedStep/C2 State等)模式;
风扇控制也提高3种模式:安静/平衡/冷却,每种之下又可以自定义启动温度、停止温度、占空比、增加转速%/每度 等等,可谓方便;
(再次遗憾一下win10 LTSC 2019装不上<NUC桌面工作室>软件,切换性能模式弹指之间,会很方便)
只测了电源模式中的平衡、高性能,风扇控制的平衡、冷却,排列组合4种结果,见下图;
很明显,电源平衡/高性能模式并没什么差别,这和win10中电源方案一个样,高性能模式还增加了怪事;
风扇的平衡模式最大能力是3650rpm 压制52w性能释放,冷却模式4500rpm极限压制 58w;根据转速与风量的平方关系,风量提高了1.5倍,性能释放只提高了12%左右,怀疑热管或散热鳍片的导热能力不足~
(由于跑分成绩与主频相关,我通常关心每提高0.2GHz时功耗变化率,作为甜点频率/功耗点;1165G7在3.0 -> 3.2 -> 3.4 -> 3.6GHz跨度功耗都是5w左右,3.6 -> 3.8 GHz则需要10w;很明显3.6GHz最佳,日常使用把PL1甚至PL2设置到其对应的45w左右即可,减少无谓发热量)
20天后更新:
心头长草,早拔早了~
抵挡不住静音的诱惑,换了带猫扇的CNC机箱;完美了
1165G7得66-67w才能跑满,65w都不行...鸡肋的AVX512吃掉18w
霍尼韦尔相变7950x2片,前几次用,室温29度,CPU温度94度
霍尼韦尔相变7950x2片,几天后,室温25度,CPU温度80度
(初时还担心无弹性的扣具不会压薄7950,看来散热器自身重量下压也有压薄的效果)
[attach]3207712[/attach]
更新换新机箱+猫头鹰散热后,i7-1165G7 功耗&主频 对应关系:
[attach]3207713[/attach]
2024年3月29日插入现状:
单烤FPU/AVX512:
[attach]3241345[/attach]
双烤FPU/AVX512 + Furmark:原配电源120w(空载有电流声)被我换成了90w,双烤已经超负荷了
[attach]3241344[/attach]
最大功耗计算:
打开AVX2/关闭AVX512:CPU 49W+核显30W=89W;打开AVX512:CPU 68W+核显30W=98W;外围功耗20W左右;所以标配120W电源是靠谱的;
都没超PL4限制:121A * 1.10V = 133W
在我这台主机上CPU、核显都曾单独拉满过,而二者供电是分开的,所以主板供电已经够用了;进一步探究的话,就看猫头鹰L9i 解热能力上限了(其官网注明大顶盖的CPU可以解热84W)
日常使用:
长期运行在20-30w之间,风扇转速600-800rpm之间(低于1000转是近似于静音的,除非耳朵贴到机箱上能听到沙沙声);我BIOS设置是>70度才增大转速
[attach]3241387[/attach]
BIOS之AMT/TPM:
完全没有这类选项,就是默认开着的;在win10下可以看到TMP2.0设备;
软件 - 雷电工具包
:
刚装完时显示2个雷电端口,不知什么时候变成只有1个了,试过两个口都是正常的;于是系统设备中分别禁用、再启用这两个设备,两个端口就出现了;我以为解决了,重启之后发现还是一个....又升/降BIOS一遍,排除掉BIOS版本问题了...这么用吧
软件 - CIR红外驱动
:
装完驱动还是未知设备(肯定没装错,文件名就是CIRxxxx),折腾好久,好像是第N次点从互联网查找,有次居然“找到了”...驱动起来了;
暂时想到这么多,有必要的话再补充;
题外话:
用了20多年笔记本的我,对外接键盘的认识已经模糊了,小键盘肯定不要 - 省空间,静音一点,手感越接近ThinkPad的越好;
匆匆忙忙下单左图这个罗技蓝牙的,到手用了2分钟我就清醒了:怎么进BIOS/选启动顺序、PE下怎么办,没有蓝牙啊...这手感,啧啧,反正我是经常敲到圆键的边缘上,实际中间弧度比照片上还要深一些;赶紧退货;
又下单右边这个双飞燕双模的,总算插上2.4G接收器可以在BIOS里操作(忘了说,NUC11的bios是支持鼠标操作的);按键软趴趴的,回弹力度很小,加上键程有3mm左右,所以...得锻炼小脑时刻把手指"拔"出来的条件反射;
还是被照片骗了,看似有FN锁定键,但实际没有指示灯,当前到底什么状态得自己摸索,错过好几次进BIOS的机会,算了,再也不切换了;意外的是大小写居然有指示灯,不过在右上角,聊胜于无;第二个指示灯我现在都没搞明白是干什么的....所以,功能键能基本够用就不错了,还想要手感,我想多了;
[attach]3204743[/attach]
看顺眼的,也就是京东上ThinkPad无线键盘,600+大洋吧,NUC11配得上吗...
终于明白为啥有坛友热衷于改外置键盘了,现在笔记本键盘几十块就很新,再配个驱动板、外壳,当外置键盘是个好办法;为啥联想的成品键盘就这么贵呢?
有手感、功能接近TP键盘的外接无线键盘,请推荐~ 咔嚓咔嚓响的就算了
作者:
thankdad
时间:
2023-6-22 19:40
53W的释放太彪悍了,这小机机真看不出来啊,游戏也可以接近750ti的发挥了
作者:
imdx
时间:
2023-6-22 19:46
键盘推荐dell km714,手感和x230一模一样
作者:
wuii
时间:
2023-6-22 20:28
软件问题可能是win10 ltsc无uwp应用的运行环境,你装个微软的应用商店试试。
作者:
小帅猫
时间:
2023-6-22 20:35
其实如果看动漫多的话,老GCN架构的AMD核显还是挺有意义的,可以补帧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6-22 20:52
QUOTE:
wuii 发表于 2023-6-22 20:28
软件问题可能是win10 ltsc无uwp应用的运行环境,你装个微软的应用商店试试。
去年折腾过一茬,找了3-4种方法,最后还是失败;我知道有成功的,我是怕了...
作者:
wuii
时间:
2023-6-22 21:06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6-22 20:52
去年折腾过一茬,找了3-4种方法,最后还是失败;我知道有成功的,我是怕了... ...
上win10 22h2,系统已经够稳定了,也不差那点内存和硬盘空间。
作者:
freeyang
时间:
2023-6-22 21:27
我还在用垃圾10代黑苹果
@iPhone
13客户端
作者:
cyberin
时间:
2023-6-23 01:17
COCAIN的都是匠心大作,膜拜。
作者:
sunnyhk
时间:
2023-6-23 01:37
大核绝唱帮顶
作者:
jiangsucy
时间:
2023-6-23 07:50
大核绝唱帮顶
作者:
hzsw998899
时间:
2023-6-23 09:03
大核绝唱帮顶
和极摩客M2 11390H 相比如何?
作者:
sdytjyq
时间:
2023-6-23 10:07
NUC11 I5 帮顶了。bios纯英文,intel就是不给出中文版的。别的 还好吧。键盘我用sk 8861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6-23 11:28
QUOTE:
hzsw998899 发表于 2023-6-23 09:03
大核绝唱帮顶
和极摩客M2 11390H 相比如何?
你是看过论坛里那个 <千元钢炮> 帖子吧;我和那个机主评测方向不一样,不好对比;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每个人对性能、各类端口数量/带宽需求不一样;挑你感兴趣的方面自行对照吧;
放个同版本鲁大师跑分对比图,算性能对照;
上图是极摩客M2的11390H(1195G7的换皮版),下图是我的NUC11猎豹峡谷1165G7
[attach]3204804[/attach]
作者:
ivanzzz
时间:
2023-6-23 11:36
11代确实不行了,我的1280p差不多你这一半的功耗,单核1k7左右,多核快翻倍了
作者:
whjyls
时间:
2023-6-23 13:47
6.18差点一冲动下手一个华尔街峡谷,最后还是忍住了。
顶楼主的好贴。
作者:
时光清浅
时间:
2023-6-23 15:06
NUC11 I9-11900KB猛兽峡谷和NUC11 I7-1165G7幻影峡谷帮顶一个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6-23 15:08
QUOTE:
whjyls 发表于 2023-6-23 13:47
6.18差点一冲动下手一个华尔街峡谷,最后还是忍住了。
顶楼主的好贴。
先做好功课呗,比如我知道11代猎豹峡谷压i5有裕量,才上i7的;再就是扩展能力/接口之类的;
12代1240P\1260P多少功率能跑多少频率我就不熟了,我觉得跑不出80%就不如降低U档;华尔街峡谷大概也是40w释放@80度、50w释放@100度这么个数量级;
另外那个2242盘位是B key ,几乎只有SATA盘可用,或转出2个USB/1个网口到背面预留孔处 - 没见有卖的;再另外华尔街有个小米套娃版,据说是和intel合作的,外壳材质提升等;但不知道小米做bios升级、驱动打补丁之类的负责态度和水平怎么样了;
作者:
whjyls
时间:
2023-6-23 15:39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6-23 15:08
先做好功课呗,比如我知道11代猎豹峡谷压i5有裕量,才上i7的;再就是扩展能力/接口之类的;
12代1240P\12 ...
其实最终叫停自己就是冷静下来了,因为实际上手头的电脑已经足够我用而且几乎用不过来了。当时想动手的原因其实就是整个6.18什么都没买,而华尔街峡谷是早就放在购物车里的……最后还是剁手了2条内存跟3根1t的nvme,不过不出意料的话这些闲置的硬盘跟内存早晚会让我继续折腾……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6-24 17:18
更新;收工~
作者:
hackbay
时间:
2023-6-25 11:57
学习了,感谢老板分享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7-12 21:21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3-7-13 16:19 编辑
20天后更新:
心头长草,早拔早了~
抵挡不住静音的诱惑,换了带猫扇的CNC机箱;完美了
1165G7得66-67w才能跑满,65w都不行...鸡肋的AVX512吃掉18w
[attach]3207253[/attach]
[attach]3207331[/attach]
作者:
aatt30
时间:
2023-7-12 21:51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12 21:21
20天后更新:
心头长草,早拔早了~
麻烦楼主私发一个霍尼韦尔7950链接,效果这么好应该用上。谢谢!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7-12 22:18
QUOTE:
aatt30 发表于 2023-7-12 21:51
麻烦楼主私发一个霍尼韦尔7950链接,效果这么好应该用上。谢谢!
淘宝搜霍尼韦尔相变片,店铺名叫 极客温控 就行;
作者:
51NB在哪里
时间:
2023-7-12 2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iandou000
时间:
2023-7-12 23:17
nuc项目要停产了…
作者:
aatt30
时间:
2023-7-12 23:21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12 22:18
淘宝搜霍尼韦尔相变片,店铺名叫 极客温控 就行;
谢谢,已下单!
作者:
aatt30
时间:
2023-7-12 23:21
QUOTE:
biandou000 发表于 2023-7-12 23:17
nuc项目要停产了…
Intel卖掉这部分业务了
作者:
monkey80
时间:
2023-7-13 13:18
膜拜。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7-13 21:05
QUOTE:
thankdad 发表于 2023-6-22 19:40
53W的释放太彪悍了,这小机机真看不出来啊,游戏也可以接近750ti的发挥了
直到今天下午,我才发现制约性能释放的另一个要素:供电芯片过热
原机箱:供电芯片与热管一起在风扇下面吹,5-6分钟后也扛不住,会在48-58w供电范围来回跳;
新机箱:供电芯片通过导热垫传给猫头鹰散热片,一起风冷;机箱赠送的导热垫性能不好,几分钟后也会出现10w左右波动,换了我自己的6w导热垫,供电/主频就是一条直线了;
想想笔记本的供电芯片散热真是单薄得可怜:一个导热垫连一片石墨烯-->热管;即便在均热板下,也难免受到CPU高温的株连
[attach]3207361[/attach]
[attach]3207364[/attach]
作者:
thankdad
时间:
2023-7-13 21:47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13 21:05
直到今天下午,我才发现制约性能释放的另一个要素:供电芯片过热
原机箱:供电芯片与热管一起在风扇下面 ...
应该是接近供电能力极限了,四相供电基本也就这样了,隐士初代5相供电给标压,很多游戏本有6相一般也就给到70W附近。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3-7-13 21:52
QUOTE:
thankdad 发表于 2023-7-13 21:47
应该是接近供电能力极限了,四相供电基本也就这样了,隐士初代5相供电给标压,很多游戏本有6相一般也就给 ...
不是的,你看我后面拉到67w稳稳的,再大也没有什么压力软件可以做到了;PL4给的121w
作者:
thankdad
时间:
2023-7-13 22:08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13 21:52
不是的,你看我后面拉到67w稳稳的,再大也没有什么压力软件可以做到了;PL4给的121w ...
确实是,高温电阻大会影响负载能力,不过这机器的设计确实没打算给你长时间超过50W
作者:
gushouliang
时间:
2024-3-30 08:25
QUOTE:
imdx 发表于 2023-6-22 19:46
键盘推荐dell km714,手感和x230一模一样
那个罗技K380我也在用,X230也在用,手感觉得还行。
作者:
yx2web
时间:
2024-3-30 08:34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6-22 19:17
动力(借口):
1、UHD620核显4k解码能力弱:T480s的8代核显解不满HEVC 4k 60fps 在4k屏上,前面有坛友发的 ...
楼主辛苦啦,niubility
作者:
radio777
时间:
2024-3-31 09:49
nuc比笔记本实惠多了,我的豆子峡谷现在还在用呢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4-4-7 01:14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4-4-19 08:44 编辑
五更:体验霍尼韦尔7950SP
前因:
在用7950片的小主机,烤机时4个核温差6-7度,想弄回4度左右范围,手贱又换了2遍霍尼韦尔7950片,都在揭最后一次膜的时候弄烂了;
一气之下重新下单霍尼韦尔7950片、7950膏、信越7921,补顺丰差价(比普通快递就快一白天,今天弄完了);
插曲:
想趁着快递到货之前,把原来掰过的扣具复原,拿一个6寸活动扳手和钢板尺 + 手上仅剩的2个半管垃圾硅脂(不知何年何月的,一个可以跑60瓦撞温度墙99,一个跑40w),不断尝试掰成各种角度甚至平整,只看负载下四个核温度能否接近,到时候直接替换霍尼韦尔;
弄了十多个小时,拆装10-15次,无论怎么什么角度、补硅脂或擦了重涂,1-3核、2-4核温度始终顾此失彼(而扣具一片压在1-2核方向、一片3-4核),差10-20度都有,终于在快递送货后,最后一点点垃圾硅脂试出来温差仅3度@80度左右;
正文:
信心满满涂上7950膏,没想到这么稀(和7921比),怕干燥了,CPU部分草草收场了;凭经验估计没什么问题(也许是我错了,把它当成7905片状 - 可以随意搭接、平流)
(注:铜片要放在CPU上,再上散热器)
[attach]3242364[/attach]
乌龙:
开机后只能跑10多瓦功耗就撞墙,各种调整都无效;歇口气后,对着光线检查了一下,我的天,散热器接触面怎么这么大缝隙,能塞好几张毛爷爷了
(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怎么发生的 - 扣具反了装不上等等先天限制,前面一直在试机啊;照片拍少了,也无疑点可追溯了)
[attach]3242371[/attach]
正式测试:
拆装一遍后,开始烤机,7950SP倒是能跑满睿频功耗67w,可温度到了92-93度,而且核间也差10度有时更高,也是怎么调整扣具角度、反复升温都不行;
相比之下,同等功耗,之前用信越7921是86度、7950片没压薄是92度、压薄后80度;我是涂厚了还是涂薄了?
有点失望,没截图;
再检查:
把7950SP刮掉、安装螺丝拿出来,直接叠罗汉:CPU-铜片-散热器 裸着叠起来对着光线检查,发现接触面似乎不是纯平的;拆下来后检查,发现散热器中部都有点鼓肚子,铜片在散热器光滑平面上可以陀螺状旋转,但静止时很难发现。(后来查了一下,猫头鹰散热器一贯中部有些凸出)
再战7950片:
这次揭膜又不完美,被带出一块,还好剩下的部分还能凑合:CPU边缘露个边,我又剪了一窄条覆盖上,嗯,我这么“补肉”3次了,都成功了;PCH部分露出20%,不管它,等扩散摊开吧;
烤机,3-4个冷热温度循环下,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回到前天的最佳工况了:室温21度时,满载76度左右;四核温差在3度左右,我的目的达到了;
常态了,没截图(未装机箱只有73度左右);晚上后补的装机箱+烤机图:一开始只是80度@1600转左右,比较安静,后面是75度@2500转满速
[attach]3242372[/attach]
小结:
1、7950片、7950膏,看参数是一样的,在我小主机上差别巨大,猜测是因为那个散热器表面那个凸起的原因:7950片状、7921都是一次成功,未受到凸起影响,应该是比较粘稠的缘故;而且7921的涂抹厚度不会超过7950膏(因为第一次涂抹那么大的铜片,不省点怕不够);
多数人用在笔记本CPU的裸Die上,应该用不出什么区别;
2、拆开反复加热过的7950膏 - CPU上面,看摊开的没有7950片 那么平滑,视觉上也有点厚,不知道多烤几次什么样了
作者:
hzsw998899
时间:
2024-4-7 18:27
膜拜。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4-4-8 03:23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4-4-20 00:44 编辑
六更:机箱方面的小经验
从600元左右全新的Intel系N100小主机 到 2000元左右AMD系7840HS小主机
,
基于MoDT平台(Mobile On DeskTop)的迷你主机越来越火,大有取代商用办公电脑的趋势;(如需要独显,有带PCIe插槽的ITX主板可选,目前最高是i7-13900H);
我这台全铝合金CNC的主机重0.7公斤左右,若用原厂机箱,只有0.3公斤左右,只有轻薄笔记本的1/4左右;作为需要跑通勤背笔记本的人来说一大福音:休眠后回家继续用,前提是家里还有显示器、键/鼠/电源(这些就很便宜了)等;
性能释放也是X1C/T/X13系列的2倍及以上,可玩性可高多了;(ThinkBook系列动辄60-70w性能释放,是种新风向,在此不做对比);
价格也只有笔记本的30~50%左右,当然,缺少屏、电池、键盘等;花钱另配个便携屏倒是多少年也不会淘汰;
这种机箱适配intel 8-13代平台的小主机(intel一直没改过主板尺寸),只需更换前/后面板、铜片尺寸等就可以用;(同时也适用于联想百应2款型号、小米1款型号12-13代小主机,都是找intel OEM的,外壳材质有变化,主板没变);
全网少见仔细玩这套系统的帖子,大多数人跑满睿频不撞墙就完了,我是完美情节害死人(90度还想80度、70度...);
在此补全在一个帖子里,
1、扣具角度
以前犯的错误是只掰四个角向上,这导致扣具上2个点之间距离变短,主板容易被拉得弓起来(最狠的一次都开不了机);
后来脑子清醒后,变为延申臂掰得向上弯曲一点,到四个角就很大间隙了;既让散热器整体向下,又不会过度拉主板;当然靠四个角固定,主板不可能完全不变形,装好后最好装回机箱底座,靠底座4个螺丝再拉回一点;
(附图中已经更换了碳钢弹簧垫,拆装几次都保持形状;原来的不锈钢弹簧垫刚度低,拆下来时已经纯平没弹性了)
[attach]3242483[/attach]
2、上盖和噪声
原配上盖:
虽然留有风扇凹槽,但在扣具完全没改变形状之前(到手时),上盖也是略压到风扇的:四个角固定的散热器中部必然悬空(与铜散热片/CPU接触);扣紧上盖后,四个核心温度还是会变化一点 - 因为散热器的水平度发生了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再买一层格栅增加6mm高度来避开;
选配防护上盖:
+100元可选,不装这个时风扇满速只是低闷的呼呼风扇,装上它会出略尖锐的杂音 -没到刺耳的程度,(卖家自己实测是增加7DB 噪音);
第三方防护网:
2.8元不包邮(买知名导热硅脂那家的,邮费就省了),120x120mm完美适配这个机箱,也会产生额外风切声噪音,比上一行噪音轻一点;就是满速2500转时会被明显吸住- 影响进风量了,烤机时拿掉即可;
防尘过滤海绵:
几块钱一大片,自己裁剪,厚度3mm、密度60ppi;烤机满速2500转时,装上它会导致CPU温度上升7-8度,也是影响进风了;但平时低负载必须:没有防尘措施,用3-4个月后格栅缝隙处/主板上/风扇扇叶等处能看到灰尘,用了这个防尘后,3-4个月几乎看不见;
后面2个可以组合起来,平时扣上,烤机时拿掉即可;
[attach]3242482[/attach]
3、猫头鹰散热原配风扇的噪音
我买的猫头鹰L9i
Chromax
Black 散热器和风扇套装,用了4-5月后,夜晚有时听到风扇有不均匀的咯噔咯噔声- 0.5米左右隐约能听到;
保持在最低600、800rpm左右会出现,已经排除与桌面共振,加了软垫略有缓解,但还是会出现;有时又连着2-3天完全没有杂音- 都是连续均匀声音;
直到后来有一次手拿着旋转的风扇单体,才确定是风扇本身就响,不知道是不是猫系所有的A9x14mm PWM扇都这样,还是我这台个体差异;(还有一种可能是机箱标配的5V-12V升压模块发出的PWM信号不连续,为此已经排除BIOS版本的差异了);全网查不到同类情况;
再买个风扇倒是能接受(要是再出不均匀转速声怎么办...),可以买A9x25mm的加厚版,转速从400~2000转(14mm是600~2500转)、最大噪音19.9 DB(14mm是23.6 DB)、最大风量78.9m3/h(14mm是57.5m3/h)、静压2.28mmHg(14mm是2.11),功率1.3w 并且有5V和12V可选(14mm是12V 2.52W),可见风量/风压更大、噪音和功率减少;
咨询了机箱卖家和猫头鹰客服,基本是确定的答复;
先下单2层格栅6mm+6mm再说吧,解决了上盖压风扇的问题,再听听噪音有没有降低(现在上盖螺丝没拧,风扇不碰外壳了,听着咯噔声还有一点点,声音小多了);卖家说做一条5V转接线一并发给我,嗯,不错;
(哦,还得提前准备长螺丝)
4、天线
原配内置贴片式天线,在CNC机箱内大概3/4格信号强度,跑满我这个100M电信宽带没问题(这栋楼没得选择,还贵);
昨天拆装机箱,把2根天线都碰断(脱焊)了,胡乱焊上后,信号强度只剩1/4格;太累了,没想为什么;
晚上睡觉时找了下胶棒天线,发现格栅留的间隙是3.5mm,要装SMA天线6mm要翻转1片格栅,留出7mm间隙才行;会丑点;
无意中搜到老款天线但只有ipex1插头,似乎可以直接插入3.5mm间隙中,就是不知道老款天线(虽然也标2.4G/5G双频)用在新一些的无线网卡上会不会有幺蛾子;已下单;
还缺一条ipex1转ipex4的转接线;
[attach]3242484[/attach]
今天脑瓜清醒,突然想是不是屏蔽层被我一起焊上了,查了下网上果然是带屏蔽的;
再找出电烙铁重新焊,线太细了,剥线时根本看不清,又没有放大镜,只能用万用表量线芯、屏蔽是不是导通了;一条算顺利修好,另一条怎么量都是导通的,后来把网线网卡那侧拔掉,居然就正常了,intel的设计我就不管了;
上电后,信号强度恢复3/4格;
补个后续:4天后
2个格栅+1条手工5V转接线(没要钱)到手,目前只装了1层格栅;
猫头鹰风扇的咯噔咯噔声:解决了
白天完全听不到了,
即便夜深人静时
耳朵贴到10厘米左右,有时听不到,有时要仔细分辨才能听到若有若无的咯噔声
- 被均匀旋转声盖住了;
但是刚开机风扇启动 或 转速变化太大时,还是会响一会,再慢慢恢复均匀声;
想来在上盖压住风扇框架向下、防尘过滤海绵导致进气阻力大-扇叶/轴又努力向上悬浮的
动平衡破坏
的情况下使用了9个月,有稍微变形或偏移都可以接受的了;
不一定非要买1层格栅,主板底部4个螺柱磨掉1mm左右来
降低主板+散热器
高度也差不多 - I/O口还能插拔但向下偏了不好看;或者原有格栅间加垫片来
增高框架
,同样也是不好看;
上部增加了1层格栅,高于风扇,相当于多了2个辅助侧面进风口,带来的其他影响:
平时低负载+低转速下:
未增加格栅时,放上第三方防尘网+防尘过滤海绵 对应的转速提升约 10+40=40rpm(两个一起加也是40rpm),温度、噪音无感;增加格栅后,最高也就增加25rpm左右;
烤机最大转速下:
未增加格栅时,
机箱自带的选配防护上盖,进风的风切声很大(比不用这个上盖增加7分贝),加上防尘过滤海绵后温度会增加8度左右
;增加格栅后,CPU温度还能再低1-2度- 到了72-73度左右,风切声变小一半(约降低3-4分贝),
加上防尘过滤海绵后温度增加3-4度;
防尘效果会不会下降,需要长期观察了,不那么重要了;
主要进风口还在正上方,受阻后才会从侧面补充进风
;
空余了1层格栅,可以割开替换原有格栅 -露出读卡器;12-13代NUC的话,主板多了一个2242插槽可以转出SATA,格栅也可以加在底部,实现双2.5寸盘位;
[attach]3243518[/attach]
加长螺柱部分:
原来上盖金色螺丝不够长了,凑合的方法是换长螺丝,目前这么对付着;已买同规格双通铜柱,到时候把4条铜柱的底部加长一下,原螺丝就可以装回去了;
已到货,简单加工后装上了,不那么完美,数据如下:
原配4条
双通铜柱
外径4mm、M3螺纹、长度58mm(我的机箱是66mm NUC11猎豹厚款,其他机箱不一定相同)、两头内螺纹长度约12mm;网售
相同铜柱
有长度35/40/45/55/60mm规格,两头内螺纹长度约7mm(我买的是45mm);
方案一(我这种):把后买的螺柱螺纹部分切下来6-7mm螺纹短节,内全外螺纹铜螺杆/不锈钢螺杆贯穿连接后,顶多空出长度4mm螺纹,所以只能加在下部(下部螺丝较短);如果切原螺柱,得到12mm螺纹短节,45mm+12mm=47mm,超高了2-3mm(+一层格栅后最高允许64-65mm,不然会顶上盖),只能切12mm螺纹短节为9mm(或者两边同时切1.5mm),与前者差别不大,缺点是无法复原了(例如拆掉后加的格栅);
35mm长度最近几天才显示有货,2根35+35=70mm再各磨掉(太短没法用钢锯)1.5mm到看上去不错;
总成本 我这套 全外螺纹铜螺杆4根M3*100mm+双通铜柱2根M3x45mm =4元,含运费,淘宝签到红包零星买;
方案二:用外径3.0-3.2mm螺纹M2的滚花铜柱 + M2全外螺纹螺杆+4x0.4空心铜管(防止格栅间隙太大变得松散) + 换上下8颗螺丝为M2,优点是全螺纹的、每间隔2mm长度的都有(不用切割了);缺点是M2螺丝头部太小(一般是螺纹的2倍),不能用大力紧上下盖,会把铝合金CNC的沉孔顶穿过去;预计成本10-15元左右;
方案三:用外径4mm螺纹M2.5的厚壁铜柱,较长的是仅两头有螺纹,较短的是全内螺纹,每根用2-4节组合起来 + M2.5全外螺纹螺杆 + 换上下8颗螺丝为M2.5,预计成本40-45元,与660元/套机箱相比,占比有点高了;缺点也同上;
所以呢,细细揣摩这些东西也挺熬神,完美情节害死人~第一图说明
[attach]3243711[/attach]
第二图:每层格栅四个角都是有M5螺纹孔,想来当初想这么固定,但必须每层螺纹导出角都与下一层导入角一致,否则就会出缝隙(被10多层格栅放大,装配误差就大到mm数量级,没法用);做这套CNC模具也是需细致,例如那个58mm高铜柱就非标设计,60mm整数就顶上盖了;
[attach]3243712[/attach]
其他就是做手工的经验了,诸如:锯薄壁管时最好塞成实心-免得变形、考虑锯条还会损耗1.x mm宽度、用锉刀/螺母/螺杆修整一下切口、金属碎末注意别弄到电路板上等等吧
天线部分:
首先说一下:贴片天线在主板上面 - 贴在风扇两侧
;
而天线接头(WLAN网卡)在主板背面,需要从机箱里拿出主机 - 翻转 - 再卸掉M.2 2280盘 - 接头在下面;
贴片天线:
只要不拆解散热器和风扇,主机是一起拿出来的,不需要动天线;
实际贴片天线重新焊好后,已经可以不折腾了,毕竟全内置在机箱了,
最美观
;只是想穷举各种可能吧,才有了后续:
出线式(插入式)天线:
到货以后比划了一下,大概用壁纸刀削一下塑料外圈,就可以直接插入格栅缝隙中;如果想拆出整个主机时不碍事,IPEX1转4转接线需要略长一点(15cm就够)伸出机箱即可,拆机时断开插头;不过平时需要打个卷放在机箱后面,不是太利索;
SMA天线 - 短式:
买之前已经怀疑自带螺母外径太小-卡不住、拧入部分在格栅内-没法拧,到手后证实了这2点,没想到的是没标尺寸的SMA接头都是短款11mm,被格栅宽度占去6mm后,仅剩5mm刚够拧接头,没法用紧固螺母的;
这种接头看来是设计给机箱是平整钢板开孔后用的;想了下,如果格栅内/外各夹一块电木板(厚度≤2mm),并穿螺丝固定;电木板开孔后把SMA天线装在上面,看了下,电木板也不是平整贴在机箱后格栅的,会留有1-2mm缝隙,并且凸出机箱一块,
比较难看
;
算了下:天线尾部的焊接部分(很硬,没法折弯)长度15-16mm左右-格栅容纳6mm=还剩9-10mm,机箱宽120mm-格栅6mm*2-风扇92mm=每边缝隙8mm,基本上装不了;而且还有个缺点是需要先拆除电木板,才能从机箱中拿出主机部分,
很繁琐
;
SMA天线 - 长式:
计算了下:格栅宽度6mm+接头拧入5mm+自带螺母/锁母4mm+大外径垫片2片*1mm=17mm,找了下最长的直型头就是17mm,也找到了0.1~0.3mm的超薄大外径垫片;
到货后也只能在散热器 - 主板 之间缝隙那个高度试验,希望
天线尾部焊接部分
能插入缝隙中;但,由于格栅高度是固定的,天线尾部没法对正那道缝隙,也就装不上;
除非我把后买的2层格栅都装上,整个天线部分就全在风扇平面之上了;先这样吧,想想吧,除非连4条立柱一起换70mm高的;
[attach]3244472[/attach]
增加1条经验:随机箱配的导热垫要换掉
这个白色导热垫是用来把CPU供电单元的热量传到散热器上来降温的,因为烤机几分钟还是会出现供电过热而降频,实测了要7.2-7.5mm厚度才刚好顶住散热器上,配的导热垫只有6mm高,所以我一早就换了3+3+2=8mm厚导热垫(电吹风检验过高温下不冒油);再没出现过供电过热,拆装时也清清爽爽 -没有油;
最近有机友发现原配的导热垫用久了会冒油,下图为NUC12 华尔街峡谷
[attach]3243520[/attach]
作者:
cxxboy
时间:
2024-4-10 16:11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12 21:21
20天后更新:
心头长草,早拔早了~
请问这个机箱什么关键字啊?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4-4-10 19:47
QUOTE:
cxxboy 发表于 2024-4-10 16:11
请问这个机箱什么关键字啊?
淘宝搜 NUC机箱 即可,卖家叫 寻常的小店,地址辽宁铁岭;我是着急体验,散热器同家一起买了;
单买散热器的话 搜 猫头鹰L9i,就看noctua旗舰店、诺易甄选这两家就好,分黑化版(机箱厂家也搭售这款)、普通版L9i,除了颜色之外的参数完全一样;差价能到1/3了(只要是L9i就能用,扣具要换掉,没区别了,详见机箱说明),我建议考虑后者,有一个角是必然会碰掉漆的,黑化版就比较显旧;
有能力也可以咸鱼淘二手散热器+淘宝买全新猫头鹰风扇 - 更多种规格/颜色可选了很灵活,组装后差价又是1/3
作者:
hlyxf
时间:
2024-4-12 00:27
12的厚I7正在种草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4-4-12 22:01
QUOTE:
hlyxf 发表于 2024-4-12 00:27
12的厚I7正在种草
我是该帮你拔草呢,还是浇水呢
查了下华尔街峡谷i7-1260P原配机箱跑在40w 2.9GHz@86度 3300rpm,达到全核最高睿频的76%性能了;
试了下,我在日常挂满后台的基础上+CPU-Z压力测试 凑40w,猫头鹰风扇 低于1000rpm是听不到风扇声的(我设的CPU 70度风扇才加速);
我是在11代主机2000元价位时入手1000元的机箱+散热,眼下12代也到了这个价位;
总的来说,散热器的投入完全值得,在这个堆散热换性能的年代,静音/舒适度 + 性能/睿频拉满 兼得就更难了;有100元的全新利民方案、300元的全新猫头鹰方案、160元的二手猫头鹰方案;
机箱方面要是没想好,我觉得你可以咨询一下卖家,是否单卖扣具套装,商量好以后加购亚克力 或 CNC机箱 只需补差价;就可以用最少的投入体验一下;
(39楼我有追加内容,与华尔街有关)
[attach]3243532[/attach]
补一图:NUC13 i7-1360P 在这套散热下 跑满大小核睿频(之前在别人的帖子发过2次,第1次用在我自己帖子里)
注:图中VRM供电单元 已经比CPU温度还高了,原因+方法 在39楼已写出
[attach]3243533[/attach]
作者:
hlyxf
时间:
2024-4-12 23:22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4-4-12 22:01
我是该帮你拔草呢,还是浇水呢
查了下华尔街峡谷i7-1260P原配机箱跑在40w 2.9GHz@86度 3300rpm,达到全 ...
认真阅读,认真思考中,谢谢
作者:
hzsw998899
时间:
2024-4-13 08:16
2024年了,4核尚能饭否?
作者:
xqf123
时间:
2024-4-17 17:27
本帖最后由 xqf123 于 2024-4-17 17:29 编辑
罗技mx keys mini紧凑,手感好,可以考虑,略贵
[attach]3244144[/attach]
作者:
COCAIN
时间:
2024-4-17 18:34
QUOTE:
xqf123 发表于 2024-4-17 17:27
罗技mx keys mini紧凑,手感好,可以考虑,略贵
谢谢~已尘埃落定~~
入手第一个是罗技蓝牙键盘,一楼那张图,拆封摸下了就退货了,蓝牙只能win下用,我不够用;
入手第二个是双飞燕FBK11 无线蓝牙双模,也是一楼图片里的,软趴趴的键程可以慢慢适应,右Crtl键会卡边框 - 用的少也能忍;
但
无线连接模式 - 打游戏时,鼠标+键盘组合键同时按时,组合键有时无响应,再按又有;怀疑键盘回报率不够,毕竟这游戏玩了20年了不可能按错(红警2
),以往任何TP笔记本键盘都没出现过;用了2个月,出现多次,忍无可忍,打骨折价扔海鲜市场被捞走了;
入手第三个就是ThinkPad双模了,用了10个月了吧,没出现过按组合键没反应的现象;
缺点也算有:手放在键盘左、右下角都会嘎吱响(左边严重,手搭上去就会响),再用点力向下按,才听到像卡扣的扣合声-嘎达 比较轻脆,抬手再响一下;但背面已经对齐平整了,就不是没装配到位的问题;
用到半年左右,左边搭上手已经不响了 - 估计被压定型了,再向下按的卡扣声还有;右边不变,还有声
;
不知道算不算个例了;
(看拆解图,应该是左右两侧的那两个塑料圆柱短了一点就会出现)
键盘指示灯20秒就灭,有点短,为了省电;里面空间那么大才用500mAH电池,对一个0.5公斤重的家伙....真是能卖出去就不考虑改进;内置充电电池能挺20天左右吧,我算重度使用,问了下类似产品KT1255纯蓝牙键盘用户,大概15天左右充电周期?就这样吧,也知道电池规格了,等寿命缩短了就自己换个
;
想省的省不掉,种过的草早晚得拔
~
[attach]3244156[/attach]
[attach]3244162[/attach]
欢迎光临 专门网 (https://www.thinkpad.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