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该进入评测文惯例的重头戏了:叠叠乐~~!嘿嘿,参加叠叠乐的机型是EeePC 900a、TP X31和TP T60P,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黑白配”哦~~呵呵,上图啦~!
[attach]729831[/attach]
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对角线差异,即便是作为一代经典便携机的X31,在900a面前仍然像是一个庞然大物一般~~哈,至于下面的T60P,我就不奚落它了~~~几乎整整比900a大了一倍啊~~
[attach]729832[/attach]
三款机子的厚薄,很明显也是由下至上的,虽然差别并没有投影面积上来得大,但是这个差异还是会很直接的反映在握持手感上,实际上,我相信每一个拿起900a的人,都会深深的为其大小厚薄和重量而感到震撼,虽然这个震撼来得远不如Air来得深切,可你绝对不会忽视它~~
[attach]729833[/attach]
侧面对比上,900a的一个视觉小伎俩就被轻易的揭露了,显然,900a是一个前低后高的倾斜式的设计,这样的设计理念其实在TP上也有体现,只是没有900a来得的明显罢了,这里有个地方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是散热设计,请留意,900a和T60P都把散热出风口设计在本本的左侧,对使用鼠标的朋友来说,这可是一个和使用舒适性息息相关的重要设计元素呢。(噢,顺便一提,各位在X31上看到的两个USB口,是不露头的“AKE”USB PCMCIA卡)
[attach]729835[/attach]
对比上图,X31的散热设计就明显的存在不足了,把散热的主动出风口设计在右边,使用鼠标的时候,那个暖啊...冬天还好,夏天可就难受了,当然,小红点非常好用,不过在需要做长时间的表格操作或者精确制图时,鼠标还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啊,真想不明白当初X31是怎么设计的~~
[attach]729834[/attach]
最后一张“叠叠乐”,从这个角度看,三款本本的厚度差异明显缩小了,另外,照片也反映出不同时代本本对“屁股”设计理念的差异,显然,现在的本本都比较倾向于把“屁股”的空间交给电池,而以前则多是扩展接口的主要集中地~~~看看X31“屁股”上密密麻麻的接口就知道了,把空间交给电池使用好处,是可以安装突出本体的多电芯大容量锂电,灵活度上升,不必像X31那般需要把扩展电池放置在底部,增加厚度的同时还限制了电芯数量......
[attach]729861[/attach]
现在,该让我领着大家一起看看900a身上我最欣赏的设计----超便携的小电源适配器~!可以说,华硕是市面上少数几个,针对上网本特殊的使用需求与使用环境,对电源适配器做相应出改动的厂商之一,这里我又不得不再鄙视一下HP,说真的,HP Mini 2133真是一台好机,可是原配的那个标准的、普通本本用的大电源适配器,真的让2133立刻逊色不少......**\
[attach]729863[/attach]
其实,无论机体是采用M7、Atom还是Nano的CPU,上网本的实际运行功率都是非常低的,根本没必要配置大功率的电源适配器,看看Asus为900a配置的电源适配器,输出是12V--3A,最大功率才36W
,和平常动辄65、90W的电源适配器相比,削减不必要的冗余功率,显然是900a的电源适配器可以做到这么小巧的主要原因~~
[attach]729862[/attach]
上面的照片,就明显的反映出900a的小电源和普通本本的电源的大小差距,从上到下依次是T60P的电源,X31的电源和900a的电源,各位想想,便携,当然就要做到骨子里去,光本本小了,配个大电源,出行重量还是降不下来,有什么意思呢,而900a带电源适配器的旅行重量也不到1.1KG,这可真是名符其实的便携机了~!
[attach]729864[/attach]
心细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我上面比较图里的电源适配器,怎么好像和最初展示的照片有点不同了?嘿嘿,其实是我为了让900a更加易于携带做出的小小更改,把iPhone的充电器插头插到上面去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省下一根电源线,能够更容易的把电源适配器放入包包~~
我粗略丈量了一下,电源适配器连输出线端的长度约为1.3米左右,电源线是1米,总长2.3米,但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用不到这么长的距离的,如果采用我的改装,1.3米的使用距离也完全可以满足旅行使用的需求了,而且还蛮般配的~~
当然,实际使用中,由于iPhone充电器插头和电源适配器的厚度并不是完全一致,有时候可能会让插入插座的电源适配器看上去有点别扭,不过,不影响使用又能更加方便,何乐不为呢,嚯嚯~~~
总的来说,小易还是相当漂亮的,整体设计相当优良,像我家MM一见就爱不惜手,立马原谅了我之前把HP Mini 2133卖掉的“罪过”,嘿嘿,当然咯,性能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之前HP Mini 2133最让我气闷的,就是其采用的VIA M7 CPU,看个普通的RMVB居然都会画音不同步,那么小易900a的性能表现又是如何呢?让我们马上来看看吧......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10 15:36 ]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5 01:10
.
第二章:性能评测!一些意料之外的和一些意料之内的
终于来到这个更为激动人心的章节了,事实上,由于网上已经太多太多Atom CPU的讨论,以致于看到这台上网本的时候,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不是其小巧可爱的外观,也不是其令人动心的价格,而是其采用的Atom 1.6G 处理器的执行效能......*.*lll
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是,Atom为了获得更低的制造成本和能耗,采用了顺序执行架构,而非现在主流的乱序执行架构,在产品线的划分上,Atom被分为Silverthorne和Diamondville两种核心,Silverthorne主要用于移动便携设备,如PDA和智能手机一类,代表为N5XX系列;Diamondville则更多的用于笔记本和桌面设备,以N230、N270、N280和N330为代表,其中N2XX属于单核Atom,而N3XX则为双核设计。
顺序执行架构让Atom重新沦为了高频低能的代表,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和同样高频低能的P4不同,Atom为Intel带来了有史以来最低功耗的CPU,其TDP值仅有0.6~2.5W,与号称电暖炉的P4动辄60、70W相去甚远,这对便携设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电池技术仍未获得突飞猛进的今天,低能耗所带来的好处,还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现在到的问题是:Atom真的不行了吗?真的如网上的讨论那样不堪,连赛扬都不如吗?在乱序架构称霸的今天,Atom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呢?让我们通过以下简单的测试,一起来看看华硕EeePC 900a的实际表现吧。
整个评测计划分为数据测试和主观测试两个部分进行,其中,数据测试按不同的侧重,再细分为五个大项,分别是:
1、CPU执行效能的评测。使用软件是经典的圆周率计算软件Super PI 1.5汉化版,分别进行100万位和200万位的两种计算,每种位数均运行3次以上,每次测试执行间隔1分钟,最后取其中间值的截图作为最终结果,为了准确评价不同情况下对CPU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还对SSD进行EWF优化后的Super PI运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关于SSD的EWF优化我们以后会另外撰文作详细的介绍)
2、SSD磁盘性能评测。使用ATTO Disk、CrystalDiskMark 2.2和HD Tune Pro 3.5三款软件,同样的,每款软件均运行3次以上,每次运行间隔1分钟,以其最接近平均值的截图为最终发布的结果,并且,针对网络上各种对SSD性能的讨论,我们还特意增加了部分测试,以便考察SSD在XP和Vista下的不同表现,甚至对Fat32和NTFS下的性能差异也做了比较,以供各位参考。
3、3D性能评测。测试软件使用较为经典的3D Mark2001和3D Mark2003进行,为了便于各位自行进行横向比较,我们采用了标准的1024*768分辨率而非900a的1024*600的分辨率进行测试,测试均选择了“Select All”选项后进行,分别进行21项和48项的全面性能测试,并以最接近三次测试平均值的截图为最终公布的结果,同时,为了衡量系统对3D性能的影响,我们也提供Vista下的3D Mark2003测试成绩作为参考。
4、综合性能评测。使用的测试软件为PC MARK2005和CrystalMark2004,两种软件各运行三次以上,每次运行间隔为1分钟,并以各测试值的中间值截图为最终发布的结果,其中PC MARK2005给出的成绩属于单一的综合总积分,CrystalMark2004除了综合的总积分外,还包含了其余各分项测试的成绩可供对比,同样的,这里我们也给出了Vista下的综合性能表现供大家做参考。
5、视频性能评测。使用KMPlayer 2.9作为本项测试的播放软件,KMP使用默认设置,不作优化,播放的高清视频来自微软的高清展示页面(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windowsmedia/musicandvideo/hdvideo/contentshowcase.aspx),我们选取其中动作场面较为激烈的《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和《Alexander》宣传片作为本项测试的高清视频源,分别测试720P及1080P下的播放表现,其中,《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720P片源为1280*720,质量6935Kbps,1080P片源为1440*1080,质量8446Kbps;《Alexander》720P片源为1280*720,质量7991Kbps;1080片源为1920*1080,质量10104Kbps,最终以较有代表性的截图作为结果进行分析。
其实,在评测的过程中,Cafes我还尝试了许多很有意思的应用,甚至还加入了和迅驰1代的本本的横向对比,可是发文的时候却发现,如此巨大纷杂的数据,很难顺利的组织进这个章节中,而又能不破坏整篇文章的条理,于是只能放弃,另外再撰新文了,值得一提的地方是,由于测试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干净的操作系统,所以在初期我采用了深度为EeePC专制的5.1版精简XP,这个系统很好用,但是缺少太多的组件,导致后面有部分测试软件安装不顺,最后迫不得已还是使用了普通版的XP Ghost,不过,深度Vista精简版系统的安装却是异常顺利,并且还获得了相当不错的使用感受,更令人称奇的是,即使仅有4G的SSD硬盘,安装完深度Vista精简版后,还是有近1G多的可用空间,这对Vista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事情了,由于深度系统的存在,为测试中增加XP与Vista的差异对比提供了不少便利,在这里也向提供该套系统的深度论坛兄弟们表达谢意了~~~~
好,多余的话还是容我们在后面的主观测试里再说吧,立刻奉上我们的数据测试部分!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第一部分:数据测试
1、CPU执行效能评测:
Super PI是一个纯粹的CPU测试软件,它主要考验CPU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几乎不受周边的影响,这点在测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基本上,磁盘速度的变化和系统的变更都没有对Super PI的成绩带来太大的影响,见下图:
[attach]730255[/attach]
注意,这里的100万位,是由于Super PI 1.5汉化版的汉化问题,实际上对应的是英文版的104万位,同理,200万位是英文版中的209万位。
为了让各位对Atom 1.6G的实际性能有个更为直观的了解,这里我还给出了TP X31(迅驰一代1.4G)的Super PI的成绩作为参考,可以清楚的看到,基本上,XP磁盘优化后的成绩和Vista下的成绩对比,几乎与XP下如出一辙,其中的微小差异几乎可以算作测试的正常误差,同期我们进行的FAT32和NTFS对比也显示了相识的情况,为了精简数据,这部分结果就不放上对比表了,值得注意的是,Atom高频低能的尴尬在本项测试中确实露无遗,即便是与迅驰一代的1.4G对比,Atom 1.6G也足足落后了近30%,慢了28秒多,这在Super PI中也绝对不是小差异了。
不过,足以安慰的地方是,如果各位查阅一下Super PI的成绩表,你会发现其实Atom在顺序执行架构的CPU中,还是名符其实的,也就是说,如果还存在Intel或者AMD的效能标识的话,Atom 1.6G的Super PI成绩是对得起它1.6GHz的时钟频率的,给个网上流传的Super PI成绩表大家参考,里面和Atom 1.6G成绩接近的CPU有下:AthlonXP 1700+、Celeron4 2.6G、Celeron M 1300,怎样,都是些曾经熟悉的CPU吧?再上个200万位的Super PI测视图大家看看:
[attach]730256[/attach]
显然,对比今天的乱序架构CPU而言,Atom的执行效能确实太低了,可是,它还不至于那样不堪,还不至于落后至搬不上台面,那些和它Super PI成绩接近的CPU,曾几何时也都是广受好评的一颗“芯”呢,所以,Atom应付一般的办公应用是完全没问题的~~
顺便上个Super PI 100万位的原始截图:
[attach]730419[/attach]
2、SSD磁盘性能评测:
相信相当多的朋友会非常关心这项测试,除了因为那仅4G的“超时代”容量(嗯,还是比我第一次买台式机时的800M大了
),还因为它挂上了SSD的名衔。这里首先说说,Asus EeePC 900a所配置的是Mini PCI-E类型的SSD硬盘,采用MCL颗粒,这种类型的硬盘在市面上是相当的少见的,只有少数的几款上网本在采用,其结构十分简单(和内存结构类似),因此速度也和一般认识上的SSD有很大的差异,究竟差异有多大,我们数据说话~
[attach]730420[/attach]
ATTO Disk的结果:39M/s读取、11M/s写入,说实在的,速度并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很慢......*.*lll 这与普通HHD动辄50、70M/s的读写速度相比,差异真不可谓不小,另外,该图也非常现实的反映了SSD的一个普遍情况,就是整体的读取速度远大于其写入速度。
我们再用CrystalDiskMark 2.2来看看这块SSD的4K读写能力:
[attach]730421[/attach]
因为我们日常进行的操作中,系统经常需要对硬盘进行小规模的数据写入,这种小规模数据写入会严重的考验SSD的4K写入能力,很多山寨SSD硬盘都因为4K写入不过关,而导致日常操作中出现不规则的短时间假死,或者说是“卡”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会严重的影响使用者的操作体验,一般而言,通过增加通道或者优化主控,甚至设置预读缓存,都可以改善4K读写瓶颈,但现在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都是比较大的厂家,如Intel或三星一类,实际上极少山寨厂家敢上上面这种测试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900a的SSD同样是无法满足操作要求的,4K数据写入速度是0.018M/s,说白了,如果不做任何优化,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使用者必定会对这个写入瓶颈有相当深刻的体会......
那我们再来看看HD Tune的测试成绩如何~
[attach]730422[/attach]
在全新系统的状态下,SSD的读取还是比较稳定的,或者说,是比较有规律的,整个波动曲线起伏都非常稳定,基本是每隔4秒出现一次突发,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里看到的突发传输速率居然比平均读取速率还要低
,看来HD Tune已经不是很适合用来测试SSD了,结果只是提供给各位参考一下而已~~~
另外,我们还对FAT32和NTFS下SSD的表现进行了和上面同样的测试,但整个测试的数据表明,其中的差异几乎可以算作误差处理,因此,该部分图片我们就不上了,我认为,至少对该片SSD而言,NTFS和FAT32在使用上是没有明显区别的,但长期使用的话,由于两种分区格式所产生的数据碎片程度并不相同,因此还是建议各位采用NTFS格式作为第一优选,不过就需要注意把NTFS的磁盘快速索引关闭,以避免产生大量写操作。
总的来说,其实我对这块SSD的评价并不高,而且这样的评价还要是非常保守的评价,至于是不是这块SSD就一无是处了呢?这里我要为后面的优化工作和主观测试部分打个伏笔,先让各位重新建立一份期待~~
3、3D性能评测:
呵呵,这又是一个重头测试,不过其中的结果大家应该是可以预料的,毕竟EeePC 900a使用的集成显卡---GMA950,是大家都蛮熟悉的一个显卡了,诞生于05年的它,在今天随随便便上千上万的3D Mark测试成绩中,你就别指望会跑出什么奇迹来,下面的测试,请各位保持冷静,实在接受不了干脆直接跳到主观测试去吧,那里会让你对下面这个成绩所代表的操作感稍微有所改观的~~~由于3D Mark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不多做评价了,直接看图吧~
[attach]730472[/attach]
先是3D Mark 2001的成绩:2850!
其实,如果是有些年历的人,看到这个分数应该还是不会很失望的,要知道,05年前好多独立显卡还不一定能够去到这个成绩,当然,今天这个成绩其实是蛮寒酸了,各位还是自己斟酌吧,我们再来点刺激的,上3D Mark 2003的成绩:
[attach]730473[/attach]
710分!嘿嘿
,你没看错哦,不知道你对这个成绩感觉怎样,其实对集成显卡而言,也就这个样子,能够保证你日常应用是没问题,对付不是很新的游戏也不会让你感觉像看幻灯片,但是,要应付主流游戏甚至更高端的应用就比较吃力了~~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些东西不应该是一个上网本所应该承载的,上网本还是更适合做回自己本分的工作。
顺便提供Vista环境下的3D Mark 2003的成绩供大家参考:
[attach]730474[/attach]
4、综合性能评测:
在综合性能评测上,我们除了采用经典的PC MARK2005评测软件,还用CrystalMark2004这款软件进行了辅助测试,之所以使用CrystalMark2004,是因为这款软件不但体积小,而且不像PC MARK2005那样,对安装环境要求这么严格,大家很容易就能对自己已有的机器进行同样的测试,方便自行比较差距,不管怎么说,综合测试里大部分数据都需要用于横向比较才有意义,在我们现在针对单机进行的评测里,用处实在不大,各位看看心里有个概念就好了~~
对于PC MARK2005的成绩,我们已经不必做太多的解释,大家直接看图好了:
[attach]730527[/attach]
也提供Vista下的PC MARK2005成绩给大家对比一下:
[attach]730528[/attach]
呵呵,这样看来,在综合评定上,XP的效能还是比Vista要好啊。
[attach]730529[/attach]
CrystalMark2004的成绩就稍微要说一下了,Mark是指综合的评定分数,下面细分了几个测试项,整点和浮点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是内存、硬盘和OGL的成绩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而最后一项,很明显的反映了这是一款Open GL向的评测软件~~
总的来说,EeePC 900a在这次综合测试中的表现是马马虎虎,所谓不过不失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了,呵呵~~~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10 16:04 ]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5 01:14
.
5、视频性能评测:
视频播放能力是我个人最为关注的评测项目,毕竟对900a而言,视频播放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高端应用,受限于900a的分辨率,它肯定是不能实现点对点的高清播放的,更加不可能轻松应付最高端的1080P高码率的视频播放,且Cafes我并非是高清的狂热爱好者,因此,本项测试我们并不严格的区分视频源的压缩方式和码流,而主要观察其对高清视频的适应能力。
为了更为忠实的反映普通民众的播放习惯,我们使用了KMPlayer作为首选的高清播放软件,并且不作任何优化操作直接播放高清视频,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按要求再做一定的优化的话,播放流畅性其实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由于高清视频的优化较为繁琐,并不是每一个播放者都会操作,因此我们也就不做这一部分的测试了。
我们在微软的高清展示网址上下载了四段视频,分别是《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和《Alexander》的高清宣传短片,每部短片均有720P和1080P两种分辨率,且《Alexander》1080P码流高达10M以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播放能力,应该说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下面,我们就针对四段视频分别作出我们的分析和评述,以下截图可点击放大: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720P片源(1280*720):
[attach]732639[/attach]
Terminator可算是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了,这段质量为6935Kbps的720P宣传片段,应该说对本本的要求还是比较低的,事实上,即便使用普通播放模式,其整体播放的效果也非常理想,影片的播放帧数基本维持在24帧以上,播放过程没有出现画音不同步,虽然在遭遇较为激烈的画面时,帧数可能会有轻微下降,但基本不影响观看,同时,CPU的占用率在45%-75%之间浮动,平均占用率约为60%左右,应该说还是较为理想的。
《Alexander》720P片源(1280*720):
[attach]732641[/attach]
这是一段质量7991Kbps的720P片段,由于影片中穿插有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人物活动频繁,因此对900a来说将是一个考验,在普通播放模式下,影片出现了可察觉的画音不同步情况,虽然延迟较少,但对影片观感有一定影响,部分画面中帧数突然下降,但大部分画面仍能维持24帧以上的播放,CPU占用率较之前的片段为高,约在45%-85%之间浮动,平均65%以上。如果使用KMPlayer的超级高速播放模式,则影片能毫无问题的顺利通过测试,画音不同步的情况完全消失,画面流畅,但部分场面中CPU占用达95%以上,看样子900a稍显吃力了。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1080P片源(1440*1080):
[attach]732665[/attach]
面对这段8446Kbps的1080P片段,900a再也显示不出轻松了,普通模式下,画面刚开始不久,就已经出现画音不同步的情况,不时出现的画面及声音不连贯,更是大大影响了对影片的观看效果,播放帧数一直不正常,经常在12-17帧之间徘徊,CPU占用率普遍在75%以上,但开启超级速度播放模式后,除了偶尔出现画面停顿,基本上影片也已经可以顺利的观看,但由于画面受到了KMPlayer的压缩,观感尚不及720P,且CPU占用率接近100%。
《Alexander》1080P片源(1920*1080):
[attach]732642[/attach]
在这段质量为10104Kbps的1080P片段,可以说是一段真正意义上的高清视频了,在它面前,900a完全败下阵来,画面出现严重的停顿,画音不同步明显,加上影片中穿插的战争场面,大部分情况下画面帧数不足15帧,甚至只有8、9帧的状态,CPU的占用率基本在85%以上,影片完全无法观赏,即便开启超级速度模式,影片出现的停顿仍然对观赏造成不少影响,受压缩后的画面质量亦不及720P,CPU占用率过高,不建议观看。
从上面四段高清视频片段的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900a在软件优化辅助下,完全足以应付普通码率的720P高清视频播放,特别是开启超级速度播放模式后,整体播放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流畅性相当不错,并且画面的分辨率也较为适合其8.9寸的显示屏,但对于1080P的高清视频,个人建议是尽可能不要在900a上播放了,毕竟1080P的视频即便放在主流的中高端本本中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900a来说,这样的应用未免有些牵强了,当然,如果是低码率的1080P视频,你一定要观看的话,使用超级速度播放模式也还是能够勉强接受的,只是我看不出有这样的必要而已。
事实上,900a在该项目上的表现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要知道,HP的Mini 2133,甚至连播放普通的RMVB也成问题,900a这样的表现,完全对得起它的价格,并且,也远远超越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所谓的MP4播放器了,毕竟Atom 1.6加GMA950的组合也不是盖的。
综合上面5项数据测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EeePC 900a在应付一般的普通办公应用及视屏播放方面,能力是足够富余的,并且,相信在1500这个价位上,这样的表现应该是绝对的王者,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900a的表现又是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主观测试......
----------------------------------------又见华丽的分割线咯----------------------------------------
第二部分:主观测试
在主观测试方面,由于随想随写,所以整体行文较数据测试为凌乱,于是我按实际操作感受、舒适性感受和可靠性感受三点来重新归纳了自己对小易的主观使用感觉,其中有相当部分可能会完全推翻之前数据测试给你带来的印象哦,让我们一起马上来看看吧:
1、实际操作感受: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我们不再使用之前数据测试时,忠实于硬件本身的做法,而是更多的探讨实际使用中操作者的切实感受,因此,我们在测试前也对系统进行了一番优化,其中也包括了最重要的EWF(Enhanced Write Filter)优化,关于EWF的优化具体操作,我们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了,就其基本的原理,其实是在内存中划分了一块512M的虚拟空间,并与硬盘建立一组映射关系,使得我们的日常操作大部分都在内存上运行,只有用户输入指定命令后,才向硬盘写入数据保存用户的变更操作,它其实是微软的一个增强型的过滤系统,类似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影子系统,我们利用了它不对硬盘进行写操作的特性,避开了小易的SSD写入缓慢的缺点,还能更好的维护SSD硬盘的寿命。
由于EWF后的系统实际上是映射在内存上运行,因此,其速度当然是无比的惊人,这里参照前面的测试上两幅图,各位可以自己比照一下原先的数据:
使用EWF后的ATTO Disk的成绩:
[attach]733244[/attach]
使用EWF后的CrystalDiskMark的成绩:
[attach]733245[/attach]
嘿嘿,成绩是不是非常的吓人?在经过这样的优化后,原先SSD那拿不出手的成绩终于被强大的DDR II内存所改写,而SSD也终于可以忠实于自己无工作噪音的特殊优势了。
那么EWF之后的系统会有多大的改善呢?可以这么说,现在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几乎完全取决于CPU的效能的强弱和内存的大小了,此时无论是进行小文件的复制,开多个窗口来上网、还是同时挂多个IM工具,操作几乎都是立刻得到响应,磁盘速度完全不是性能的瓶颈,你根本无法将其表现和之前疲弱的测试数据联系在一起,当然,性能瓶颈并不是没有的,如刚才所说,在遭遇大量的FLASH网页应用时(如开启非常复杂的QQ空间),网页还是会表现出一点的延迟,这主要是因为Flash动画非常消耗CPU资源,而这正好是EWF无法改变的劣势。
EWF后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你可以随意的尝试安装新软件,甚至更改系统设置,却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毕竟这本来就是EWF的设计用途,它能很好的保护系统文件的原始状态,不会被意外操作所破坏,你再也不必担心那些不熟悉电脑的MM对小易进行“粗暴虐待”,也不用担心一些不明网站的链接导致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和感染(木马还是要小心的),这让小易用起来是相当的随性随和。当然,只要你愿意,一旦输入更改指令,当前系统所有改动也都会被写入SSD。
EWF不是没有缺点的,由于内存映射的空间默认只有512M,这个限制导致你无法一次向系统写入超过512M的数据,否则就会出现数据缓存失败,此时整个系统都会表现异常,只能通过重启解决,而这个512M的限制,我仔细查阅了MSDN的技术文档,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暂时只能期待高人解决了。
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日常系统操作,我们在EWF的帮助下是超乎预期的完成了实际操作测试,那游戏方面呢?
非常遗憾的说,在这里EeePC的非标准分辨率为游戏应用带来了相当多的麻烦,集中起来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不支持非分辨率运行的游戏,如以前的大富翁一类,对于该类游戏来说,必须安装Astray一类的分辨率扩展软件才能支持其顺利运行,但会损失部分可见画面,第二是固定分辨率的游戏,像QQ游戏或者FLASH游戏一类几乎全部都是固定分辨率运行的,这时候,我们只能牺牲屏幕以外的可见画面才使游戏得以顺利运行,但无论是那一种,这样玩起来感觉都是令人相当的不爽,毕竟一般游戏总是把关键的控制窗口置于画面的最下方或最上方,牺牲可见画面的做法实在令游戏可玩性大为降低。
而对于原生支持1024*600的游戏,或者可以以窗口模式运行的游戏,在900a上的表现就相对好多了,譬如魔兽世界,我们在中等效果支持下,以窗口模式仍然能够勉强的进入其中进行游戏,但感觉并不是十分流畅,需要流畅运行游戏的话,建议还是把特效全关比较好。以下是用我朋友账号进行窗口游戏的截图画面:
[attach]733228[/attach]
另外EeePC 900a那过于细小的按键和狭窄的键盘,也无法为即时战略或多人射击类游戏带来良好的操作感受,主要是因为我们原先熟悉的按键位置由于键盘大小改变而发生了变化,导致你总是无法迅速的对游戏作出反应。像这类强烈依赖键盘操作的游戏确实是很不适合小易的。
当然,由于小易的集成显卡GMA950最高只能支持到DirectX 9.0,因此很多主流使用DX 10的游戏它更是连碰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即使勉强打开游戏,不是贴图错误就是无画面显示,所以我们只寄望于在以前的老旧游戏里,找个能打发时间的佳作,不过这又形成一个新的困扰,因为我们知道,在DirectX 9.0那个时代,宽屏还并不普及,要找一个既支持DirectX 9.0,又要支持1024*600非标准分辨率的游戏,真的让人非常为难。
综合以上这些,我们很容易就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小易不是用来玩游戏的~!
它更适合用来上上网,简单修改一下文稿,以及作为电子书或者个人随身影院使用,勉强它去做它不擅长的东西,你会发现它将为你带来更多的烦恼。
最后还捎带提一下,各位完全没有必要为4G的SSD空间担心,其实,在我的测试中,4G配合移动硬盘使用完全满足需求,安装深度的XP只占用700M空间,即便自己一步步安装全新系统,也不过1G多点,加上一些绿色软件也完全足够应付,如果想体验Vista,安装精简版的Vista吧,装完还有近1G空余呢,够用啦!没光驱的朋友最好再增加一个安装了Mobile XP的可启动SD卡,这就完美了~!嘿嘿,具体怎么量产,自己搜索一下咯,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2、主观舒适性感受:
前面的开箱文里已经说过了,900a的键盘设计是有硬伤的,由于本本体积很小,已经属于超便携机种,因此900a所配置的键盘也非常小,事实上,尽管我使用笔记本键盘已是第八个年头,面对于这个对角线长度仅相当于普通键盘80%,按键面积只有普通键盘60%的小键盘,仍然是非常的头疼,加上Asus为了节约空间对键盘布局所作出的改变,更是让我的误按率呈线性提高。这里当然存在一个适应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900a并不适合做大量文字输入使用,并且,对于手指比较粗壮的朋友,我建议你最好先去商场试试701的键盘再说。
另外,在室温25度,且运行大型程序的情况下,机身的散热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缺乏设备我不能给出准确的温度读数,但掌托处传来暖暖的气流,绝非低到可以完全忽略的程度,究其原因,是因为EeePC的主要发热部件:CPU和南北桥芯片,正好直线分布在键盘的正下方,由于本本预留给散热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同时发热部件也没有采用散热器或热管等进行热量疏导,这样全铝覆底的键盘和掌托,正好充当了一片巨大散热片的角色,担负了大部分的被动散热任务。
[attach]733227[/attach]
上图是我们翻开键盘后看到的情况,可见,在键盘的全铝结构底下的就是EeePC钢构骨架,骨架与主板之间几乎完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中就包括了CPU和南北桥芯片,虽然利用键盘散热的设计在笔记本中是普遍存在的,但超便携的体积无疑放大了这种设计带来的负面效应。
不过,公道的说,和我用过的HP Mini 2133相比,小易的散热还是相当不错的,尽管运行高负荷任务时可以明显感受到键盘底部传来的热量,但绝大部分情况下,EeePC都是处于微温的状态当中,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HP Mini 2133的VIA M7 CPU还是其CN896 NB+8237S SB芯片组,它们的功率都要比Atom+945GM的组合要大得多,并且2133的全金属键盘和外壳,更使其散发的热量都第一时间被使用者切身感受到了,此时此刻,原来被诟病的塑料外壳,反而成为900a使用舒适性的一个优点了。
使用键盘充当被动散热还带来了额外的好处,那就是近乎零噪音的使用体验,因为整个EeePC 900a,其唯一的噪音源只有位于机身左侧的主动散热风扇,由于Atom的功耗极低,所以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主动散热都是在非运作状态的,这就为喜欢深夜工作和恬静环境的人们带来了无比动人的“静体验”,特别是捧着小易看小说或漫画的时候,那种久违的宁静感,真的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当然,带来这份宁静的,还有另外一个功臣,那就是EeePC 900a采用的SSD硬盘......
虽然在对性能的数据测试中,SSD硬盘给出了一份非常牵强的成绩表,但是在实际操作时,优化后的SSD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表现,而其无机械运动的工作方式,更是为大家带来了另外一种随心所欲的使用体验,无论是在乡间颠簸的小路上,还是在家里的厨房卧室甚至洗手间,何时何地你都可以打开EeePC,做你想做的工作,而不必计较震动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性问题,用完了,随意合上往边上一扔就是了,抛开使用一般笔记本电脑那份小心翼翼的谨慎后,EeePC给你的是另外一种更为舒心的数码生活。
[attach]733243[/attach]
华硕EeePC 广告图,此处仅为引用,图片版权非本贴所有
在一般应用中,原配的4400mAH的电池可以提供近3.5小时的续航能力,而如果更换更大容量的6800mAH电池,更能支撑近6个小时,总体重量仍仅1KG左右,这让EeePC成为差旅途中最优秀的数码助理,这时候,小易超便携的体积就体现出优势了,基本上无需配备什么电脑包,我家MM是配个“宝枫”的内胆随意放进包包里就带走了,除了特别小的包包外,小易的身材还真是容易相与,而且白色的亚克力顶盖和珍珠烤漆,也不会让人感觉很次,当然,不能不说,小易的外壳虽然不像HP Mini 2133成为指纹收集器,但还是是很容易留下划痕的,只不过不容易发现罢了。
最后是关于屏幕,事实上,小易的屏幕亮度我是非常满意的,即使在大白天的阳光下也能够看清楚上面显示的东西(不过记得注意这么做很伤视力),而且没有采用我讨厌的镜面屏幕,深夜或低光照环境使用也不会把自己的摸样倒映在屏幕上面,但毕竟只是采用普通的液晶材料,所以看样子应该是TN屏,颜色有点发白,而且可视角度也不怎么样,幸好屏幕开合角度比较大,最大约为150度左右,足以应付大部分的使用情景。不得不提,这里和舒适性有关的地方是,非标准分辨率对部分固定分辨率的应用造成了不少麻烦,譬如不少固定分辨率的游戏就无法完整的看到所有画面,甚至运行不正常,即便通过分辨率扩展软件,还是无法达到完美的应用,这是需要扣分的地方。
总的来说,在一般笔记本较为擅长的办公应用方面,EeePC 900a由于其过于细小的键盘设计和非标准分辨率的液晶屏,其使用舒适性是要受到影响的,不过,反而在一般笔记本并不擅长的领域,如应用的随意性和超便携性方面,EeePC表现出过人的实力,这也证明了EeePC更适合成为另一台电脑的辅助角色,而不是作为家庭的主力电脑设备。
3、主观可靠性感受
关于可靠性,其实不用说,大家也能猜想到,我是不可能残忍的对我的小易进行破坏性测试或者其他老化测试的,所以,这里的可靠性,主要是以日常使用中的个人感觉为主的简单描述一下,当然,我这里也确实有个“案例”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非常“幸运”的,在我所代为购买的几台EeePC当中,其中就有一部EeePC出现了硬件故障需要送回返修,而且还是比较罕见的自动休眠故障,其直接表现为系统在正常操作运行中突然进入休眠状态,在电源高级管理界面设置合上屏幕不作任何措施后,屏幕会不断出现一闪而过的黑屏,最后推测是由于本本侦测屏幕开合状态的元件接触不良出而引起的,该台小易已退回销售方更换并送返,现在还在朋友手中测试运行,就该个案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两点:1、销售方的服务态度不错,基本做到7天包换的承诺;2、该批次的小易质量并非是绝对过硬的,还是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
而我们在进行超高负荷运作时(接近100%的CPU占用),由于小易的主动散热能力较弱,因此,出现CPU过热死机或重启的情况在测试过程中也还是遇到过的,这也体现了整机散热设计上的一些不足,虽然极少遇到这种极端应用,但也值得各位注意一下。
另外,从现在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来,虽然都采用Atom 1.6G的CPU,但同样的CPU之间的个体差异还是蛮大的,这主要体现在其超频能力上,有的玩家可以超到2.1G使用,有得则只能超到1.75G,各位可能奇怪为何需要超频使用小易,这其实是和其有限的CPU处理能力有关,像高清视频的应用上,就有不少玩家反映,在适当超频后,高清播放能力可以获得不错的改善,在这里我觉得还是必要提醒大家,超频注意散热。
最后,我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全新机,即使有美国华硕的官方承保,但毕竟在销售时,销售方已经告诉大家这是属于返修及库存的积压机,因此,对于其可靠性我们一定要所有警惕,对这部小易有兴趣的朋友,记得入手后要多加测试,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当然,告诫归告诫,至少,我对自己手上这部机子还是蛮满意的,这段时间以来,小易一直表现良好,基本上没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没让我在我家MM面前感到难堪的,不过朋友的个案让我不得不再三提醒大家,多加检查,只要确认硬件没问题,这就会是一部让你相当愉快的上网小本本。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11 02:05 ]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6 13:04
.
第三章:略嫌多余的升级
各位看到本章的题目一定会觉得非常惊讶
,其实,原因是自己一时冲动,为EeePC 900a做了一些简单的升级操作,可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一切其实并不是很有必要做的,所以才有感而发而已**\ ,但我估计,对这台本本感兴趣的朋友们,类似我这样打算给本本升级的必定不在少数,所以,我也把这个过程和结果写出来让大家瞧瞧,以资各位参考~~
其实对于这台EeePC 900a,简单的升级操作不外乎三点:增加可用内存,增加可用硬盘空间,和增加外置USB设备(包括蓝牙或WWAN等),外置的USB设备就不说了,我们主要关注一下增加内存和可用硬盘空间的升级操作。
正式开始前,允许我打个岔,说说MLC和SLC的差异,也顺便聊聊SSD读写速度的问题,由于Cafes我并非研究SSD的专家,说错的地方请各位无情的拍砖好了。
关于MLC和SLC的的差异,除了速度上的一些差异外,最最关键的,恐怕就在于其写入寿命了,MLC的理论全盘写入寿命是1万次,而SLC则高达10万次,这还是理想状态,实际根据各家采用NAND芯片的不同,估计还会略有出入,不过很明显的是,MLC与SLC的写入寿命其间差异是很大的,这个问题确实会引起很多人的顾虑,不过请大家注意,我之所以说是“全盘写入寿命”而不是一般所说的“读写寿命”,是为了向大家强调两点:1、影响寿命的是写入操作,而不是读取操作;2、影响寿命的次数是指整个存储空间的写入操作次数。
这里我分项解释一下,第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譬如说,我复制一首音乐进SSD,无论我之后听多少次,只要音乐播放软件没有其他写入操作,这里也只算作1次写入,读取对SSD的寿命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第二点则比较关键了,我们说,MLC只有1万次的写入寿命,1万次那岂不是很短?假设我每天写入100次(例如复制100个小文件),难道只能使用100天这个SSD就完蛋了?其实这是个误解,因为1万次的写入寿命是针对每个存储单元(Block)而言的,由于每个SSD上均带有一个主控芯片负责数据处理,它会按照一定的平衡算法(如wear leveling机制)对数据进行写入操作,尽可能的确保每次写入均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上进行,把写入造成的损耗分散,以便于延长SSD的写入寿命,所以我们在计算使用寿命时依据的是全盘做一次均衡写入后的情况,这里让我们来算算一种极端情况,假设出现一个持续的20M/s写入操作,对于4G的SSD而言,其寿命就是4*1024*10000/20/60/60/24=23.7037天,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写入的总数据量接近40TB*.*lll ,但实际上,一般的日常操作很难持续对SSD进行如次高强度的写入操作,并且,你可以想象一下,40TB数据是一个什么概念,假设你一直不删除数据,只是进行写入,你估计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填满一个40TB的硬盘?
所以,在一般的日常操作情况下,假设每分钟产生20M的数据流,实际使用时间也能达到2、3年以上的,这基本上已经和HDD硬盘的设计寿命接近了,当然,通过以上的计算,我也要在这里给各位提个醒,对SSD,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日常的写入操作,这是使用SSD的一个先决条件,也就是说,类似系统缓存、浏览记录及TEMP目录等写入频率较高的东西,我们应尽量通过虚拟盘把它们放入内存中去,同时也一定要避免在MLC NAND芯片的SSD上进行BT这类高强度数据流应用,你可以通过外接移动硬盘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你坚持要在SSD上进行BT,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既然MLC有这么严重的缺陷,为什么不采用SLC呢?这里就涉及一个技术能力和生产成本的问题了,我们抛开繁复的理论研究,直接打个简单的比喻,SLC就像一个单层巴士,我们的技术限制了我们只能在单层上做到某个大小,那MLC则是同样大小的双层巴士,在相近的投影面积下,双层巴士自然比单层巴士能够装载更多的东西(当然,上下乘客<数据>的速度也慢一些),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技术只限制的能制造出的单层大小,但再多做一层却是没问题的,于是瓶颈就出现了,不妨留意一下,市面上已经投入市场的SLC一般容量都只能去到64G,而MLC容量则刚好翻倍,其原因正在于此,这个问题同样在价格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容量相同的情况下,SLC的价格刚好是MLC的一倍还要多,但又很少去到两倍的(估计多出来的部分主要在于控制芯片的电路的成本)。
关于SSD的速度,我在这里也稍微说一下,由于SSD和HDD的根本性差异,SSD是没有寻道时间这个概念的,因此,其速度就完全取决于NAND芯片颗粒的读写速度了,又因为读取和写入操作需要经过的步骤的不同,写入比读取多了一个擦出数据的操作,因此,SSD的读取速度是远大于写入速度的,但是,既然SSD的读写速度只和NAND芯片颗粒有关,为什么市面上的SSD又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速度差异,而且差异还非常的大呢,这主要是因为芯片差异、通道数目和主控芯片的处理能力的不同,简单的说,市面上的各种高速SSD,就相当于是用两颗以上NAND芯片组建的一个RAID 0的阵列,芯片速度是基础,通道数目决定同一时间内数据的流通量,而主控芯片设计的好坏,差错控制、写入算法等,就决定了这个SSD对数据处理的能力,最终体现到用户层面上的,就是各种各样不同的速度的SSD了,这种设计也带来了巨大的价格差异,这确实为用户的选择带来了不少麻烦。
哎?好像废话我又说多了,让各位眼睛受苦,真对不起,还是赶快进入正题吧~~
----------------------------------------依然华丽无比的分割线----------------------------------------
开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EeePC 900a的内存和硬盘规格。
由于EeePC 900a采用的是945GM系列芯片组,因此,受芯片组的设计限制,其默认支持的内存规格是DDR2 533/667,理论最高支持4G内存,不过EeePC 900a只具备一个内存插槽,所以实际只能支持到单条2G的容量,同时单内存插槽的设计,也注定了该本本与配置双通道内存模式无缘了,另外需要提醒各位的是,DDR2 800和1066规格的内存也一样可以被系统兼容,只是被自动降频使用罢了。在硬盘方面,EeePC 900a标配是采用Mini PCI-E的SSD的硬盘,该硬盘暂时只有华硕、DELL和少数二三线厂家的上网本采用,理论上,按Intel建议,这类小本本SSD模块的极限容量应该控制在16G内,不过实际销售中,市面上也存在32G、64G甚至128G容量的Mini PCI-E的SSD硬盘,鉴于该类SSD硬盘在应用范围上的特殊性,因此可以认为,Intel的建议并没有在硬件上设置相应限制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Cafes我终于锁定了一套自己的升级方案:
内存方面,当然毫无悬念的直接使用了单条的DDR2 2G笔记本内存条,由于市面上的DDR2 533/667规格内存存量较少,所以我使用了DDR2 800的2G内存来替代。
[attach]731713[/attach]
这就是威刚Vdata的DDR2 800单条2G的笔记本电脑专用内存---红色威龙的购买包装。
[attach]731714[/attach]
威刚内存条的整体的做工还是相当不错的,从标签上可以看到,其2G容量是由16片内存颗粒组成,单片芯片颗粒大小为128M。
[attach]731715[/attach]
这是内存条的背面,可以看到,正反两面均有8片内存颗粒,另外顺带提一下,内存升级是在EeePC 900a购置时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可以看到,保修标签上的日期是3月20日发的货。
SSD硬盘方面的选择就比较痛苦一些了,以淘宝而言,就包括Intel SSD Z-P230(4/8G)、SanDisk SDPA1BA(8/16G)、KingSpec Mini PCI-E SSD(8/16/32/64G)和RunCore Mini PCI-E SSD(8/16/32/64/128G)四种品牌近五种容量选择,除了主流采用MLC的产品外,其中也参杂有采用SLC的产品,价格差异更是非常巨大,从一百多块跨度到三千多的都有,鉴于暂时并没有多少二三线厂家解决了MLC的4K读写的问题,而SLC的价格又过高,最后Cafes还是选择了SanDisk的SDPA1BA-016(MLC 16G),一来冲着SanDisk的名气,感觉数据安全会更有保障一些,另外不到300的价位也还能接受。
[attach]731738[/attach]
这就是快递包装了,呃,稍微有点简陋,不过看做工貌似确实是SanDisk的正品。顺便提一下,Cafes我买的SanDisk的SDPA1BA-016是一个最纯粹的SSD系统,也就是和EeePC 900a内置的4G Mini PCI-E SSD一样,上面除了NAND芯片颗粒和基本的控制芯片外,啥都没有,所以...呃,最后果真是纯粹提升容量,两者的速度差异基本是不大的。
[attach]731736[/attach]
嘿嘿,对这种Mini PCI-E比较陌生的朋友看到这块东西一定很惊讶吧?这也算是硬盘?呵呵, 你就当它是个掉电不会掉数据的内存条就好了,嚯嚯~~~~~
,其实整个Mini PCI-E SSD的正面还是非常漂亮的,做工工整,标识也很好,不过好像芯片颗粒啊啥的都用标签遮蔽起来了......
[attach]731739[/attach]
不过近看才发现,虽然只是一部分,但原来右下角的才是主控芯片,哈,意外啊,另外从右上角的NAND芯片信息看来,应该每片颗粒大小是4G,4片一共16G,连着主控芯片刚好布满整个PBC...咦?那背后呢?
[attach]731737[/attach]
汗*.*lll ...果然不出所料,非常的“干净”......哈哈~~~
好啦,带上防静电手环,备好VESSEL 9900 P.0-100螺丝刀,我们准备对小白开膛破肚了咯~!
[attach]731790[/attach]
其实,华硕为了方便各位自行对部分硬件进行升级,在EeePC 900a的底部已经设计了一个扩展盖板,拧开盖板上的两颗螺丝钉,下面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内存插槽和PCI-E插槽了。
[attach]731928[/attach]
在开始前,记得要先拔除电源和卸下电池,提醒一下,电池两边的扣锁别忘了打开再移除电池哦,男人也不可以太粗暴的~~
[attach]731792[/attach]
接着是拧开两颗固定用的螺丝钉~~记得用合适的工具哦,别把螺丝钉拧滑牙了~~
[attach]731793[/attach]
扩展盖板除了用螺丝钉固定外,两侧还布有一些卡位,所以翻开需要花费一点力气的,这里可以粗暴一些了,扩展盖板结实得很,不怕坏的~~
好了,这回大家应该可以看到机子原配的内存和硬盘了~
[attach]731794[/attach]
照片中间靠上的是Mini PCI-E SSD硬盘,由两颗螺钉固定,中间靠下的是内存条,用卡榫夹固定,我们先来更换Mini PCI-E SSD硬盘。
[attach]731795[/attach]
移除螺丝钉后,SSD硬盘会自动“升起”,用手轻轻的朝右把它拔出来......
[attach]731803[/attach]
这个就是EeePC 900a原配的Mini PCI-E SSD硬盘了,感觉和SanDisk的PBC布局差别还蛮大的,正面连一颗NAND芯片都没有,就一颗主控~~*.*lll
[attach]731805[/attach]
主控是PHISON的PS3006-L,嘿,颇有名气的一颗主控呢,其实它也支持ReadyBoot技术的哦,不过EeePC 900a没有板载SSD,所以系统只能装在这上面,有点浪费这个功能了,特别提示一下,这块主控除了MLC,也支持SLC的哦~
[attach]731804[/attach]
和SanDisk相反,原装的SSD把NAND芯片放在了背面,只有两片,看来应该是单片大小2G的吧?
[attach]731806[/attach]
果然,还是三星芯片,不晓得能不能自己把空下的位置都给补上去呢,或者换成SLC的芯片,嘿嘿
[attach]731796[/attach]
好吧,不眷恋原先的SSD,让我们赶快换上SanDisk的吧,记得要把螺丝钉给拧回去固定好哦~!
[attach]731799[/attach]
内存就比较简单,把卡榫夹朝两边掰开,内存会自动升起,然后把你准备好的2G条放进去就好了,稍微用力按下内存,可听到轻轻的“咔”声,然后确认左右两边的卡榫夹已经夹紧新的内存条就行了......
[attach]731807[/attach]
顺便也看看原装的那条内存吧~~标签上标注是1G。
[attach]731808[/attach]
还算是不错的做工啦,正反面一共8颗内存颗粒,看来每颗也是128M的大小哦!
[attach]731809[/attach]
呵呵,又是“Apacer宇瞻”啊,看样子华硕很喜欢宇瞻,之前见过一台华硕的本本也是用宇瞻的内存条~~其实感觉还不错的说......好啦,现在,记得最后把900a的扩展盖板给重新盖好哦,也别忘了螺丝固定,这样,整个升级工作就算是大功告成啦~!是不是非常简单呢~~~
让我们参照前面刚做过的SSD磁盘性能评测,对比一下升级前后所获得的性能提升到底是多少----
先是升级前后ATTO Disk的成绩对比:
升级前:
[attach]731905[/attach]
升级后:
[attach]731906[/attach]
从数字上说,其差异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写入速度确实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增幅超过了70%,算很不错了,写入速度略有下降,但并不多,比较有意思的是其2K写入能力,居然超过了读取,这个不是单次测试的误差,多次测试均是如此,很有意思,其实客观的说,整体性能确实是有所改善了,不过对比起普通的HDD,这个数字还是远远落后的,所以对使用者来说,这70%的写入速度提升,在操作感受上几乎是没有得到什么体现的,在这里我再给出一个普通笔记本电脑用的HDD磁盘成绩给大家看看:
[attach]731973[/attach]
这是一个5400转的HDD的ATTO Disk成绩,可以想象,对那些连5400转HDD都嫌慢的人而言,EeePC 900a所用的SSD到底慢到一个什么地步了,即便升级之后,对比普通HDD也还是相去甚远,更别说7200转的HDD咯~
我们再看看CrystalDiskMark 2.2的成绩:
升级前:
[attach]731907[/attach]
升级后:
[attach]731908[/attach]
这和ATTO Disk成绩所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一致的,写入增长幅度也相近,我们同时还可以注意到,SanDisk的SSD在4K读写能力上也比原先的SSD有一定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HD Tune的成绩也基本没有脱离预期,请看:
升级前:
[attach]731909[/attach]
升级后:
[attach]731910[/attach]
可以看到,两者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性能曲线上,SanDisk的更为平稳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是,该成绩在Vista下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
SanDisk的16G SSD在Vista下的成绩:
[attach]732001[/attach]
即使经过多次反复测试,仍无法获得类似XP下那样较为平滑的曲线,不晓得这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仅将此图留给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再看看升级后在CrystalMark2004的综合测试中能够获得多大的提升:
升级前:
[attach]731911[/attach]
升级后:
[attach]731912[/attach]
基本上,可以看到,其实这次升级对整体性能的提升是不大的,特别是升级内存所带来的性能改变几乎在测试中完全没有得到体现,至于SSD,虽然数据层面上看,是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提高,幅度也很大,只不过在原本性能基数就很低的情况下,即便性能大幅提升,还是远不如普通的HDD,甚至,其表现还不如旧款的4200转硬盘,唯一的优势在于,用户可支配的容量增多了,虽然我们通过别的扩展方式也能让可支配的容量增加,不过,毕竟,操作系统只能安装在默认的SSD上,升级所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让我们可以更自由的选择操作系统,甚至让多个操作系统共存。
这次升级,内存部分的花费是115RBM,SSD部分是299RMB,总费用约400多,可惜带来的改变却并不明显,要是考虑EeePC 900a才仅售1500RMB,那么升级费用就已经接近总售价的1/3,我自己觉得,这次升级其实是很没必要的,性能没多少提升,反而让整机性价比大为降低了......
不过,虽然内存升级并没有带来性能上的改变,但实际应用中,内存升级所能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比硬盘升级更为显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要通过适当的优化,利用EWF或者Ramdisk Plus,把部分内存映射为虚拟硬盘使用后,就能够为系统带来巨幅的性能提升,而这种性能上的改变,却正正是硬盘升级难以带来的!
如果再给我选择一次,我会选择只升级内存,这也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12 09:14 ]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6 15:44
.
附:关于购机、升级的一些个人建议
终于,这篇文章就要接近尾声了
,在各位千辛万苦的爬完我前面各章图文评测的长篇大论之后,我想,大家的脑袋估计都被我的文字“荼毒”得不太好使晕晕乎乎的了,好,就让我们稍微伸伸懒腰,找个舒舒服服的姿势坐下,休息休息,我给大家倒杯好茶,一起聊聊关于购机和升级的一些消费建议吧:
可以这么说,看了市面上这么多的上网本,至今唯一一台真正能够让我动心的,就数华硕EeePC 900a了,以前用过华硕的EeePC 701,也用过曾被誉为外形冠军的HP Mini 2133,但是,都不曾像这台900a那样用的舒心愉快,其中最最关键的一点原因,自然是因为其平易近人的价格。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句,在1500元这个价位上,我相信900a绝对是所向无敌的,确实,对比现在越来越丰富的上网本市场,900a在性能和外形上肯定已经没有什么特别优势,不过,即便多挑剔的你,当想到一台这样功能全面的上网本,居然还不如一台中低端的手机贵,那感觉可就不一样了。
其实,作为上网本的创始者,华硕小易的设计一直都颇受市场赞誉的,虽然900a采用的还是701的外形模版,键盘依然偏小,不如1000系列的舒适宽大,但在保留701相对较小的体积的同时,其改善了的显示屏,实在比701好太多了,至于HP的2133,比起来,小易的塑料外壳确实缺乏质感,可也正因为如此,900a不会像2133那般娇气,总要小心翼翼避免划花本本,夏天使用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本本变成一个巨大的散热器了,当然,900a敢于不娇气的原因,还包括其采用了SSD的硬盘,让900a成为一部真正不用护着用的上网本,平时用完随意扔在沙发上,也不会觉得心疼。
便宜带来的另外好处是,你可以大方的随意折腾把玩,因为900a主板的设计是相当完整的,上面预留了大量的扩展接口,相对的,本本内部空间也还算宽松,这就给改装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不信各位可以上网搜搜,网上改装文章可是大把大把的,要是本本太贵,你还未必舍得折腾它,不过现在就不同了,说俗点,不就一头猪的价格么,而且,这回即便随意贴本本的彩膜也不会感到心疼了,要知道我家MM可喜欢在数码产品上贴东西了,这回啊,可以放心的让她玩,爱怎么贴就怎么贴吧~~
此外,不足1KG的重量和8.9寸的大小,除了便携性一流,随意可放进包包外,让它还拥有了与众不同的舒适手感,不少玩家就已经发现,把900a的屏幕转90度后竖着拿,手感竟然和拿着书本阅读的感觉非常相似,用于看小说看漫画,感觉棒极了,36W的最高功率,还非常的省电,要是换上大容量电池,更能得到超长的使用时间,上述几点不但对上班族,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低廉价格还带来一个意外的应用,就是非常适合成为一件高档的数码礼品,毕竟和那些MP4,数码相框比起来,900a在各方面都是要优胜得多的,价格也不至于让人出不了手,如果那些电视广告里3000多的上网本都可以宣传自己是送礼佳品,那900a可就是白菜礼品了~~哈~~~而且,对于那些囊中羞涩,正在二手市场苦苦寻找学习的替代机的朋友,900a也绝对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不过,必须注意,900a确实是不适合作为家中的首置电脑使用的,首先必须认识到的就是,尽管其性能可以满足一般应用需求,譬如上上网,开个IM,看看RMVB,玩点简单游戏等等都是不成问题,但要是你需要应付主流游戏,搞搞PS,甚至看1080高清,那未免是高估900a了。这时候,家里如果有另外一台主流电脑的话,与900a互补使用就会显得相当的舒服。如果要把900a作为家庭的首置电脑,首先应该降低的就是你对应用的期望值。
好了,那么到底什么人才适合使用900a呢,我这里随便罗列一下。
以下人群较适合使用EeePC 900a:
1、已经拥有电脑,希望获得更高移动应用能力的朋友
2、对电脑需求不高,或平时很少使用电脑的朋友
3、喜欢在汽车或其他颠簸的地方使用电脑的朋友
4、需要一个大屏幕的多媒体播放器的朋友
5、正苦于寻找低价二手学习电脑的朋友
6、需要一份送MM的体面礼物的朋友
7、对便携性能要求很高的朋友
8、喜欢改造折腾的朋友
9、......自己补上
当然,也有不适合使用的人群咯:
1、对自己电脑的应用需求还不确定的朋友
2、想把900a作为唯一电脑使用的朋友
3、已经拥有类似尺寸上网本的朋友
4、对上网本期望过高的朋友
5、手指比较粗壮的朋友
6、..应该没有了吧?
当然上面这些仅仅是个人建议,各位可以根据我文章所描述的详细情况,好好考虑考虑自己是否适合使用900a,但无论如何,一旦你选择了拥有它,我想小易是不会让你后悔的~~
至于升级,其实,如果你真的把整个评测看下来,应该也蛮清楚我在这点上的立场和态度,这里我也再重申一下,由于900a本身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因此我建议各位:
1、可以把内存升级至2G,花费不高,但可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服务支持,还能通过内存映射弥补硬盘性能的不足,加上Vista的应用,2G应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可以的话,替换下来的1G应尽可能在市场上卖掉,提高本本的性价比。
2、如无必要,不必升级硬盘,4G空间安装精简版XP可以有1.5G以上剩余空间,精简版Vista也有1G以上的剩余空间,我认为足够了,需要扩展空间的话,可以通过SD卡进行扩展,这样平时SD卡还可以用于其他数码设备,不会造成投资浪费,至于影片音乐一类更换频繁体积较大的文件,最好通过移动硬盘进行扩展,这样也会更加合理和方便。
3、如不是喜欢折腾的人,其他功能可以通过USB扩展,不必要求全内置,全内置会大大提高900a的拥有价格,个人认为并没有这个必要。
综上所述,就是要一切以价格作为考虑的优先对象,以获得最高兼容性和利用率为准则进行购机和升级,相信你会用更加愉快的,这就是我的一点小建议了。
最后,衷心希望本篇文章,既可以帮助到各位持币待购的朋友们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也能让已经拥有小易的朋友更好的使用自己的本本,愿各位一切顺利,玩得愉快了咯~~~
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爬文辛苦了~~~!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9 00:31 ]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6 15:45
.
后记
近一个月,特别是近十天以来,我想今天会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了,因为我终于完成了这篇关于EeePC 900a的开箱评测和升级文章,尽管现在已经是凌晨的4点,但喜悦和兴奋仍然让我毫无睡意,是的,终于完成了,完成得甚至有点委屈...
从决定购买这台本本,筹划评测,到今天终于出炉,整整花掉了我一个月的时间,即便不计算前期购买和评测,光是完成这篇文章我就耗在论坛编辑了10个夜晚,期间还要经历一个清明长假,几乎无心面对家人的疑问,有些心情,真的很难向人诉说。从一开始购买到兴奋的完成评测,最后的撰稿阶段真的让人意想不到的痛苦,一切只是因为....数据太多,文章太长了,当你无法一口气完成整篇文章的时候,熬着断断续续的、不断被人打扰的思路,码字潜行,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实,即便是现在结稿的一刻,手头上还残留有两到三篇文章的数据未为其码文的,不过,至少我可以稍微放一下了,因为,我已经完成了这篇篇幅最大的主体文章。
有时候觉得自己太贪心,总是想把尽可能多的事实告诉大家,以致于文章不断的推翻再修改,不断地修改再推翻,每次重新坐在电脑面前,总要好好的阅读一遍才能重拾思路,所以各位如果发现前后文的语气不甚一致,这不为奇,记得有几天自己几乎完全不想敲打键盘,真的让人太郁闷了,不得不感叹,写评贴真的很辛苦,这时候不得不开始佩服以写扇文为职业的那些枪手们,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就这个样子的呢?
当然,自己庆幸的是,我可以允许自己完整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像他们需要捂着自己的良心说话,其实自己回头看,也曾担心文中表达太多劝败的观点,似乎对其它本本有点不公,不过洗澡的时候突然想通了,哈哈,我真是笨蛋,如果自己不喜欢,我还买它干嘛,所以表达喜欢的意愿,并希望与各位分享应该也是很正常才对啊~~~~看来自己真是写文章写得脑蔽塞了~~呵呵
其实关于这个EeePC 900a,完全就是一个意外,本来是受兄弟之托,为他物色一个可以送老婆的便宜上网本,没想到会遇上它,1500元的价格着实震撼了我,在对该本本进行了一番资料收集后,我很快就决定了,自己也要败一个回来玩玩,因为自己之前卖掉了HP Mini 2133,我家MM还一直为此责怪我,这次算是个补偿吧,也算是假“公”济私了。
说起来,除了键盘,EeePC 900a实在比HP Mini 2133好太多了,小易赢就赢在人性化的电源设计和优秀的Atom处理器上,别的不说,有机会体验两者差别的兄弟自己比较好了~~
这里还要提一下朋友曲折的经历,因为他的本本很不幸的出现了硬件故障,以致于需要返修,当然,好处是,其实第一次收到的本本电池是有一点瑕疵的,有碰撞的痕迹,只是当时觉得这点小问题没必要退换货的,所以也没退,没想到最后还是出了硬件故障要送返,还好销售商很爽快的给他更换了一台,也算是运气,不过据说至今他的本本还是出现奇怪的死机情况,还没排除是系统问题。
其实对于没有移动光驱的朋友,这台机子还有得折腾的,像我那位朋友就没办法自己重装系统,非要等我工作完回去才有时间帮他重装系统,其实,没有光驱的话,做个量产的U盘启动盘或者一个安装了Mobile XP的可启动SD卡,可能是更好的办法,我就一直在寻思给我的小易也弄个SLC的SD卡,这样以后恢复系统就方便多了,出差在外也不怕了....嘿嘿...
好了,仅以此文,纪念我逝去的十数天....
P.S. 给我家MM,这段时间没怎么搭理你,真是对不起了,谢谢你的支持~~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11 02:07 ]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10 05:29
.
这样的沙发,不坐对不起自己~~~
注意顶楼版权申明,也请大家多多支持咯~~!
.
作者: ehua 时间: 2009-4-10 07:22
写得这么好 ,要发点稿费 送点nb
作者: ykdbc 时间: 2009-4-10 07:34
不错不错~~~1500在什么地方买的到啊~~
作者: frazer 时间: 2009-4-10 07:59
很全面的文章,谢谢!
作者: cmsz 时间: 2009-4-10 08:24
全面非常全面的测评,好
作者: croclly 时间: 2009-4-10 10:55
支持,写的不错
作者: cy12344 时间: 2009-4-10 11:05
写的真不错,,支持了
作者: 福永 时间: 2009-4-10 12:10
支持原创!
作者: ckf99111102 时间: 2009-4-10 12:17
恩,很详细
作者: 金陵老游侠 时间: 2009-4-10 12:35
为啥不来点跟x31的对比评测
作者: 灰太狼 时间: 2009-4-10 12:46
写的非常详细,蛮好的。
我个人认为10寸本比8.9寸本舒服多了,体积重量大的确不多。
作者: erinwind 时间: 2009-4-10 13:27
全文看完...lz辛苦了`
作者: ycren 时间: 2009-4-10 14:11
看完,LZ很是辛苦啊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10 19:56
Posted by
ykdbc on 2009-4-10 07:34

不错不错~~~1500在什么地方买的到啊~~
.
呵呵,先谢谢兄弟支持啊,不过我购买的地址我就不方便公布了,免得有广告嫌疑,其实我查了一下,自那次团购后,现在淘宝上这个价位的EeePC 900a相当多了,只是价格稍有浮动,兄弟可以试试搜索,找个信用好的掌柜就好了,说不定还能找到1500以下的呢,嘿嘿
祝兄弟玩得开心~
.
作者: fadefaint 时间: 2009-4-10 21:59
终于看完了,好长啊。佩服楼主的耐心。
作者: nova2000 时间: 2009-4-10 22:33
谢谢LZ 的NB ,先支持一下,然后再细看。
作者: 1delpiero0 时间: 2009-4-11 17:23
eeepc 1000应该是10.1寸的啊 呵呵
作者: b52yyh 时间: 2009-4-12 08:52
呵呵,楼主原来和我是一样的颜色,我是1000H的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12 08:52
.
做了个噩梦,迫不得已周日也要早起了....
上来看看,发现帖子的点击量还是蛮低的,哎,TP论坛上其他机子就是关注度低些,估计这里连管理员也甚少涉足吧....
哎~
...最近生活甚不如意,这权当发发牢骚....抱歉啦~~
.
作者: zjx30 时间: 2009-4-13 11:31
估计是和我一起团购的,呵呵,1480+30?
确实很超值,唯一的遗憾就是硬盘了。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13 12:38
Posted by
zjx30 on 2009-4-13 11:31

估计是和我一起团购的,呵呵,1480+30?
确实很超值,唯一的遗憾就是硬盘了。
.
握个手,真是难得,好久没有看到回帖了~~
不过看楼上的签名机,似乎配置比我还要合理些,不知道楼上用的是不是SLC的SD卡,我比较喜欢楼上的组合,基本上4G用来上系统,够用了,如果配合SLC的SD也不必再担心寿命问题,用起来心里比较爽一点,哈~~我现在是4G的SLC SD卡
不过自己现在用内存做虚拟盘,对寿命也是没什么需要担心的,性能还好吧,换个大电池,能连续看上两部片子,旅途使用很合适,呵呵
发文后才发现这个华硕专区没有管理员,还以为应该不会有什么人关注这个帖子了,难得见到回帖,送NB感谢支持咯~~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13 12:39 ]
作者: zjx30 时间: 2009-4-13 12:53
谢谢NB,呵呵。
4G的SSD是原机器里的,是MLC的,很慢,外加的是KST的8G的SDHC,CLASS6的,花了105米。
下一步就是换2G的内存和等合适的SSD硬盘了,硬盘要16G以上,读写(尤其是写)速度能在50M以上,最好是SLC的,价格300以下就可以了。
内存的话,现在能用,就是在线看电影内存占用会慢慢的越来越大,然后直到内存全被占用出错,要重启。
[ Edited by zjx30 on 2009-4-13 12:55 ]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20 17:13
.
关注度超低啊~~
没啥信心的说~
自己顶一下
.
作者: xiaoqin2000 时间: 2009-4-21 14:40
顶一下,好文章
作者: czx9988 时间: 2009-4-24 10: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iwoll 时间: 2009-4-26 16:38
觉得这个价格还是不如x31之类啊 再加上还是翻新机
主要硬盘太鸡肋了
作者: 独下西楼 时间: 2009-4-27 20:17
大致看了下……
保持沉默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4-27 22:22
.
喜不喜欢都无所谓,重在支持,谢谢楼上各位咯~!
.
作者: jhy2008 时间: 2009-4-27 23:08
支持楼主,写这么多不容易,反正我是做不到
作者: caron0k 时间: 2009-5-3 14:36
真是好文 好人啊!! 我也想买一台
楼主哪买滴呢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5-3 18:46
Posted by
caron0k on 2009-5-3 14:36

真是好文 好人啊!! 我也想买一台

楼主哪买滴呢
.
呵呵,刚刚又收了一台EeePC 901,比900a更为优胜一些,晚些我出个帖子给大家看看~~~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901的硬盘其中4G是SLC的哦~~呵呵~~
.
作者: lizhaoting_123 时间: 2009-5-3 18:59
写的很辛苦,顶了!
作者: caron0k 时间: 2009-5-3 19:42
*.*lll lz密一个商家嘛
作者: 郭得豪 时间: 2009-5-3 19:59
看得有多辛苦,就知道楼主写的有多辛苦了。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5-7 14:40
Posted by
caron0k on 2009-5-3 19:42

*.*lll lz密一个商家嘛
.
不用密了吧?现在淘宝上多得要死哦,最新均价都去到1450了,低的1380也能拿下啦~~~
泡51可不能养成太懒惰的习惯哦~
不过也谢谢兄弟支持啦
.
作者: atkhui 时间: 2009-5-9 09:40
看到了此文,不得不服,整篇东东很通畅,没有看不明白的地方!
之前也一直想买这个本,都在考虑那些缺点。看此文后,确定了不适合自已。
谢过楼主
作者: csnpony 时间: 2009-5-9 18:46
LZ写的很好啊!就是看的人少,屏幕还是10寸的好点,刚让同事在美国买了个1000H,波特兰BESTBUY买的,350USD,免税(波特兰是免税的)。
作者: yjxh2001 时间: 2009-5-9 18:59
写得 不错
作者: zeta 时间: 2009-5-11 11:47
进了一台901,感觉不错,电力很猛。
来个小本合影(X60,神舟Q130,华硕901)
作者: sylj001 时间: 2009-5-12 00:43
好文,建议加精华~
作者: Yzhe 时间: 2009-5-15 17:31
楼主有钱人呀。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5-31 19:39
.
呵呵,900a已出,换了个更好的901,嘻嘻嘻,折腾无止境,稍后研究增加触摸和3G功能,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
作者: falseboy 时间: 2009-6-19 18:55
这个帖子好呀,给我们要买上网本的朋友很详细的介绍,lz辛苦了,多谢。
作者: rynchen 时间: 2009-6-24 11: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51hope 时间: 2009-6-24 11:14
支持这样的帖子 折腾----51精神
作者: mzy0315 时间: 2009-6-26 22:10
绝对支持,因为爱好写测评的人都应受到尊重
作者: leon_lia 时间: 2009-7-4 23:38
有心人哪!赞一个!
刚刚入手Eee PC S101,超轻薄,不错的说
作者: abclalala 时间: 2009-7-10 20:30
一直在找详细的900评测,偶然看到lz写的后就不再找其他的,写的太详细了。
一看就是动手能力强的人。
谢谢!
作者: wsbkz 时间: 2009-7-17 22:01
4g硬盘绝对是这个机器的软肋。
作者: uo38000 时间: 2009-7-19 16:48
非常感谢,感觉非常敬业
作者: elvis2008 时间: 2009-8-1 17:11
此文完美 正有一台900A 使用有4个月了 正考虑升级 呢!看完此文也就不打算升级了 性能提升不明显!
作者: elvis2008 时间: 2009-8-1 17:13
901应该比900强不少啊!
作者: 顶级工头 时间: 2009-8-5 10:04
羡慕ing。。。。打算入手一台。。不过楼主买得真便宜啊。。
作者: 顶级工头 时间: 2009-8-14 22:21
标题: 回复 #1 cafes 的帖子
请问楼主。。宝贝的商家。。。在淘宝有店吗??可以告诉我吗?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8-14 22:50
Posted by
顶级工头 on 2009-8-14 22:21

请问楼主。。宝贝的商家。。。在淘宝有店吗??可以告诉我吗?
.
对方确实是淘宝的商家,不过现在这是个买方社会嘛,当然要好好挑挑才对,现在淘宝上同类的商家很多,兄弟可以自己亲自去挑选一下
现在购入的话,建议入901,综合性能较好,当然,如果是作为唯一用途机,那就要10寸或以上键盘才会比较舒适,要是自己本来就有电脑的话,那么买9寸将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几乎是笔记本电脑的极限体积,绝对是个十足的“便携机”,再小除了舒适性无法兼顾外,整体操作感也大不相同了,不建议当做“笔记本电脑”使用了~
祝兄弟玩得开心
.
作者: 顶级工头 时间: 2009-8-15 22:14
楼主,你这个价。。在淘宝的都是二手货翻修货的,请问你的是这种吗??还是你说的Asus EeePC 901,好像跟你的差不多,但也是翻修的。。其实我已经有14寸的本本,觉得大有时不方便带,想买台Asus EeePC 的
作者: xfmls 时间: 2009-11-7 17:40
很喜欢楼主的文章
每篇都会有收获
看到楼主还只是81年的
就更加佩服了
真心谢谢楼主
期待更多的测评
作者: 我是一只驴驴 时间: 2009-11-8 14:21
写的挺好,只不过这里是IBM的天下,我刚在论坛上折腾了个901,正在把玩,呵呵
作者: iodine 时间: 2009-11-23 01:10
Posted by
cafes on 2009-4-3 17:58

.
先是3D Mark 2001的成绩:2850!
其实,如果是有些年历的人,看到这个分数应该还是不会很失望的,要知道,05年前好多独立显卡还不一定能够去到这个成绩,当然,今天这个成绩其实是蛮寒酸了,各位还是自己斟酌吧,我们再来点刺激的,上3D Mark 2003的成绩:
详尽的测评。
有一点小纠正,其实02年主流台式机显卡,例如Ti4200 3DMark 2001 的分数就已经是 9000-10000 了。 笔记本显卡05已经远远不止这个分数乐吧?
TomHardWare 上02年的测评
http://www.tomshardware.com/cn/468,review-468-9.html
作者: 移动G3 时间: 2009-11-26 17:29
强大的文字
作者: whilter2004 时间: 2009-11-26 21:08
不错,文章不错,年轻人也很不错
作者: cafes 时间: 2009-11-27 01:00
Posted by
iodine on 2009-11-23 01:10
详尽的测评。
有一点小纠正,其实02年主流台式机显卡,例如Ti4200 3DMark 2001 的分数就已经是 9000-10000 了。 笔记本显卡05已经远远不止这个分数乐吧?
TomHardWare 上02年的测评
...
.
首先感谢兄弟指出的错误,确实当时没有很好的去确认分数,因此出现了这样的错漏,实在是非常抱歉,在这里向各位说声对不起了~!
当然,事实上,05年笔记本的实际成绩也没有兄弟预想的乐观, 毕竟当时本本的显卡发展还是远远落后于台式机的,因此即便是05年的高端独显,3DMark 2001的成绩也仅仅是刚过万而已,主流的成绩还处于6000-8000附近,并且当时的CPU配置已经是迅驰2了,即便排除CPU性能对成绩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说,实际Atom甚至和迅驰1都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更不用说迅驰2,这样的对比并不是很公平,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08年的Atom居然还比不上03年的迅驰,Atom的性能之低也可以算是一绝了,呵呵~~!
不过,公道的说一句,现在ATOM机器的价格,确实也和它的性能一样低,别说当年了,就算现在的二手本本,也还是很有优势的~
NB感谢啦,顺便附上05年的一些笔记本评测数据:
http://www.pconline.com.cn/pingc ... /0507/655059_8.html
.
作者: fly2cat 时间: 2009-11-30 11:59
楼主辛苦啦,虽然很少关注上网本,不过,像楼主这样完善细致的评测还是对那些购买上网本的XD有莫大的帮助,帮顶一下
作者: anreal 时间: 2009-12-2 12:52
hehe
有需要可以弄个
价格还不错
作者: coque 时间: 2009-12-14 23:26
写的真好,有心人啊~
作者: luqingping 时间: 2010-1-15 12:59
顶楼主~
作者: 坦克tanke 时间: 2010-1-16 00:03
在哪 里买啊,我想来一台。
作者: 喜欢下载 时间: 2010-1-24 10:34
好文,顶起来。
作者: dcboy 时间: 2010-2-1 09:58
文章写得不错,我都觉得像900A和701的大小就够了,再打拿着就不方便了
作者: icacnrgcpu 时间: 2010-7-26 01:50
我的SSD硬盘太小了,能不能把XP系统安装在U盘上呢?
作者: cafes 时间: 2010-7-27 11:06
Posted by
icacnrgcpu on 2010-7-26 01:50

我的SSD硬盘太小了,能不能把XP系统安装在U盘上呢?
网上有这样的操作教程,实际上就是U盘系统,和我们平常用的系统安装上略有差别,就是在引导阶段转到U盘上去而已,和光盘启动PE差不多~~
但不太建议长期用U盘当做系统盘,首先U盘的速度很慢,和SSD不是一个级别的,其次是U盘的寿命也是有限的,很容易丢失文件导致系统崩溃,甚至遗失数据~~
其实现在也有第三方提供的MLC PCIE-SSD,适用于华硕机子的,容量由8G-32G不等,我想扩容比用U盘恐怕是更为合理的做法~~

作者: joylif 时间: 2010-7-31 09:23
楼主901的评测咋没看见呢
作者: joylif 时间: 2010-7-31 09:23
正准备进一台901玩玩
作者: maxrock 时间: 2010-8-24 00:46
文章写得真好。我也准备入手一台小易了。
作者: qlf-002 时间: 2010-9-7 08:24
很漂亮的jj
作者: dayowong 时间: 2010-9-7 20:56
帮顶下~~~~
作者: dayowong 时间: 2010-9-7 20:56
学习学习·~~~
作者: 23B105 时间: 2010-9-17 11:12
顶一下,支持,呵呵呵呵
作者: icfree 时间: 2010-9-22 13:33
写得这么好 ,要
欢迎光临 专门网 (https://www.thinkpad.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