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0639|回复: 76

【+信越7921、霍尼韦尔7950对比】T480s 金属D壳散热加强-覆铜、石墨烯均热片、高导导热垫、相变7950等效果:高负荷和日常场景 - 更新:石墨烯脱丝可导致短路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23-3-27 19:56:26| 字数 3,480|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4-2-3 05:59 编辑

2023年3月29日更新:蓝色字体
2023年3月30日更新:洋红字体:替换法测试,导热系数12w的导热垫才相当于4w导热能力;石墨烯不背锅了;


前年改了手上一台TDP=4.5w 5Y71的无风扇笔记本,热量导到D壳上一部分,FPU测试下从6w提高7.9w,效果不言而喻,维持睿频从 1.6GHz 提高到 2.0GHz;
无风扇噪音的场景太舒服;
所以本篇的最终目的不是提高性能释放多少(改造不如intel的跨代挤牙膏提升效果明显),而是提高日常场景下的被动散热能力;

导热系数W/m.K:纯铜400,镁铝合金100,普通导热垫4-6、高导导热垫12,空气0.026、石墨烯均热片(垂直15-20、水平1200)、霍尼韦尔7950相变片8.5;

主要参数和价格:
铜箔:单面带胶,黄铜,0.1mm厚,宽20mm*长20米/卷,17.6元,消耗量2-3米;
导热垫:导热系数6,厚度1.0和1.5mm(热管的不同位置),尺寸40*80mm,价格4.5元/5.5元,消耗量一张的50%;
导热垫:导热系数12,泰吉诺US1200,厚度1.5mm,尺寸45*55mm,价格85元(是上面导热垫的约20倍),消耗量3/4以上;做了一个电吹风高温测试,发现无论常温还是94度,纸擦都能有轻微掉色(前面6w的导热垫没出现过),太软了,很容易压薄,后面有个失误就在这;
2023年3月30日更新:实测不如6w常规导热垫,已换回去;



石墨烯均热片:导热系数:垂直15-20、水平1200,厚度0.07mm,尺寸100*200mm,价格13.9元,消耗量:一张略裁剪
霍尼韦尔7950相变片:导热系数8.5,厚0.2mm,尺寸20*30mm,价格10.9元,消耗量一片;
温度探头、金手指胶带、3M绝缘胶带,不算钱了,未消耗;


高负荷场景:
室温20-21度,硅脂(有更换)、温度墙、CPU电压等都保持不变

改之前的压力测试图硅脂7921+D壳无改:27w释放 维持3.1GHz左右
硅脂7921+覆铜+导热垫4w:28w左右释放 维持3.1GHz左右 -这个不放图了
硅脂7921+覆铜+导热垫6w,同时增大覆铜面积:28.5w左右释放 维持3.1GHz左右
相变7950+覆铜+导热垫6w:31.5w左右释放 维持3.2GHz左右 (除了7921改相变,其他不变;多亏做了这步,不然功劳会被下一条抢走)
相变7950+覆铜+导热垫12w+石墨烯,局部增加覆铜面积:31.7w左右释放 维持3.2GHz左右
2023年3月30日更新:
相变7950+覆铜+导热垫6w+石墨烯:32.5w左右释放 维持3.2GHz左右
(使用1天后),再提高1w到33.5w左右释放 维持3.3GHz左右





(牺牲了部分进风孔-实测并未感觉进风不足,这点X1C机型进风口少-反而好搞;注意避开D壳压住主板、无线网卡的部分凸起,别短路)


下图1:改之前的压力测试图硅脂7921+D壳无改:27w释放 维持3.1GHz左右


下图:硅脂7921+D壳覆铜+导热垫6w,同时增大覆铜面积:28.5w左右释放 维持3.1GHz左右


下2图:硅脂7921+D壳覆铜+导热垫6w,布置




下图:相变7950+D壳覆铜+导热垫6w:31.5w左右释放 维持3.2GHz左右 (除了7921改相变,其他不变),
(第五次温度/相变循环-应该磨合次数还是不足)


下图:相变7950+覆铜+导热垫12w+石墨烯,局部增加覆铜面积:31.7w左右释放 维持3.2GHz左右
注:20秒/竖格,维持40w以上20-40秒不等(每次测试不太一样)




下2图:相变7950+覆铜+导热垫12w+石墨烯,最终布置
注1:装完-侧面看才发现导热垫低于热管下方的2个黑色硬橡胶支撑柱(导热垫太软了-压薄了),可能压不实,重新在石墨烯上覆铜3道;合盖后侧面看D壳:中部隐隐反光,除了这个肉眼很难判断属于隆起;
注2:颜色灰暗的是导热垫12w 厚1.5mm,颜色鲜艳的还是导热垫6w 厚1.0mm,此二处热管高度不同;




2023年3月30日更新:
下图:相变7950+D壳覆铜+导热垫6w(替换12w垫):32.5w左右释放 维持3.2GHz左右 ,
(第9、10次温度/相变循环,都是32.5w)




相变7950 需要2-3天~ 2周的磨合期,冷却一晚后,性能释放再提高到33.5w,睿频接近3.3G
(第12-13次温度/相变循环? 记不准了)


呵呵,熟悉拆机图的大概看出什么型号本子了;


D壳温度:(铜箔并未与电池接触,我胆子小)
两个A级精度(误差0.1%)Pt100热电阻测温探头,由于D壳必须扣紧压住导热垫,测温位置在D壳CPU正下方、触摸板正下方(电池位置):
室温20~21度;均在FPU压力测试9-10分钟后测量;修正表笔误差:
之前只有硅脂7921:33度、30度
硅脂7921+D壳加强+导热垫4w:39度、33度
硅脂7921+D壳加强+导热垫6w:41度、31度(大概因为加大了铜箔面积)
硅脂7921换相变7950(其他不变):未测
相变7950+D壳加强+导热垫12w+石墨烯:47.5度、35度(应该提高3w性能释放是主因)
2023年3月30日更新:
相变7950+D壳加强+导热垫6w(仅替换12w垫)+石墨烯:47度、33.5度

日常场景:重点来了
那么,10元的改造成本现在大约40元-不算虚标的导热垫 = 提高了1.5w 散热能力吗?
TPFanControl设置的是65度风扇启动,改之前大约是8w左右坚持1分钟不到就超65度 -风扇启动;

硅脂7921+D壳加强+导热垫6w:设为四核基频1.8GHz 压力测试一下:8.5w下几分钟,CPU才59度;


硅脂7921+D壳加强+导热垫6w:极限测试:用TS设定睿频在2.4GHz,CPU-Z 连续跑稳定性,此时功耗11.2w,将近3分钟后温度才缓慢进入64-65度区间;(撤掉温度探头,D壳没垫高正常放桌上)


相变7950+D壳加强+导热垫12w+石墨烯:极限测试:睿频2.5G,功耗12.5w,大约要4分钟温度升至64-65度区间;
相变7950+D壳加强+导热垫6w+石墨烯:极限测试:结果与上条极其相似



所以D壳的被动散热能力应该是提高了3w(第一次改) + 1.5w (第二次改)

小结:

对比表




1、散热贡献:
FPU压力测试下:信越7921改相变7950提高3w;导热垫6w提高2-2.5w;石墨烯提高0.5-2.5w不等(室内如果有空气流动,会加速D壳散热);铜箔无影响(吸热池,延长>40w释放10-20秒左右)
被动散热下:导热硅脂影响微乎其微;导热垫6w比D壳完全无散热提高4倍时间,至少提供3.2w;石墨烯在导热垫基础上提高1.3倍时间-约0.5w;铜箔可以再提高1.6倍时间-储热12w@1分钟左右(最终散热的还是镁铝合金D壳),自然冷却也比较慢(无铜箔可以10秒左右降至50度以内,有铜箔需要几十秒不等);

2、新导热材料需要实战检验,水分太大;(我85元买了坨翔,够再改2遍的了);
(不过这也提供了一种思路:假设这坨翔富含石蜡油,其比热(储热能力)是铜的6倍、铝的3倍,加上厚度差15倍,同面积下相当于90倍,占整个D壳的铜用量的1/2了;
压力测试时有时可以保持>40w释放40秒左右;如果D壳上有5-10片这东西,再用根热管给其传热(比较快),那效果应该很好...但D壳应该可以烙熟一张饼了)

3、最终完全撤掉了铜箔,D壳散热改造仅剩导热垫6w+石墨烯-大片(约160x100mm);铜箔加多了也挺重的,好处也不是没有(跑CPU-Z、国际象棋、Cinbench R15 可以不降频跑完,最高91-94度左右);






2023年4月13日更新:石墨烯脱丝可导致短路

网络传输时发现异常慢,ThrottleStop观察到CPU的7个线程主频在3.6GHz,只有1个在2.0GHz左右,匪夷所思;
使用FurMark+FPU双烤,后半时段CPU主频和供电都在最大-最小之间跳跃;停止后,冷却至正常温度,再跑CineBench R15 现象依旧;
断电后拆开D壳仔细检查,发现CPU供电电路中,有一条2-3厘米长、灰白色、粗细形似蜘蛛丝状的物体,斜搭在一个电感和几个电容之间,一拉就断,只能用毛刷清除;
用纸摩擦石墨烯剪裁过的边缘,也先后脱出2条同样的细丝,未剪裁过石墨烯边缘也隐有同样细丝; 猜测笔记本内空气流动,加速边缘脱丝,并在CPU供电元件处安了家;

仔细清理后,故障消失;
奉劝尝试石墨烯的坛友,注意对边缘进行封闭绝缘处理;


短路现象:



石墨烯脱丝:



封闭绝缘处理:



正常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2839

回帖

42

积分

1万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0-8-1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
发表于 2024-2-3 19:13:38| 字数 19| - 中国–上海–上海–宝山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感谢!

这么好的有关散热的贴子顶一下
不要跟傻币争论,他会把你拉到他的水平上,然后用他的经验打败你 。宁与君子争高下不与小人论短长   2022年5月23日记号

骗子和傻子组成的社会体系里,千万不要试图唤醒傻子和指责骗子,否则这两伙人会合伙儿弄死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03:45:49| 字数 1,166|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年2月3日补充:
主力机变为NUC 11代小主机了,安静、性能强、I/O插口多,不怎么愿碰笔记本了(加上8代核显解码HEVC 60fps解不满,影/音不同步 - 没法看)
如果先玩小主机,我可能没那么大瘾头探究笔记本的散热极限,对付用了;


把相关散热的图片补全,有始有终,算告一段落:

(有没有用、值不值得,都无所谓了)



做个愚不可及的人。忏悔的时候对着一千张蔑视的脸也承认自己的错,坚持的时候对着一万双抗议的手也唱自己的歌,不流连于人数的游戏,只遵循内心的原则。 -《做个愚不可及的人》乔叶





话题1:目前的T480s状态:(后面有话题2哦)
10个月过去了,目前CPU降压0.08v、解锁功耗墙/温度墙,霍尼韦尔相变片7950,D壳重贴了铜箔2层(反正也没别的地方用);石墨均热片有一整张在吃灰,没贴;

单烤FPU+AVX2 尚可维持4x3.2 GHz、32w长时性能释放:跟去年7月份状态差不多,虽然室温差了9度
CineBench R23 :提升是最直观的,从笔记本原配硅脂+全默认用 ---> 解锁功耗墙/温度墙 ---> CPU降压 ---> 改霍尼韦尔相变片7950 ---> D壳散热,最终提升了1.5倍






喜闻乐见的鲁大师各个版本跑分:
(v6.1024绿色版杀掉几个病毒后,还能运行起来,运行完也可以轻易删除垃圾残留;比v6.1023版强不少 - 偷偷就把自己安装了,甚至塞给你一套360全家桶)










其他软件跑分:供对照


i5-8350U尺寸 - Die 14x9mm、Die+PCH 23x10

CPU-Z



Geekbench 6 成绩


T480s Type-C、左/右侧USB-A对外供电能力




x264 FHD测试成绩


国际象棋跑分


Cinebench系列













话题2:原厂硅脂 vs 信越7921 vs 霍尼韦尔相变片7950,同功耗下依次降低6度
CPU温度的变化要结合CPU功耗一起对照,才知道硅脂效果;不然烤机只看温度,永远不会超过80度(到了80度BIOS自然降低CPU功耗了)
在T480s i5-8350U 都跑在15w功耗墙上的对照:温度依次降低6度
在NUC11小主机跑在 67w时,也是依次降低6度







但是,霍尼韦尔相变片7950需要足够大的压力把它压薄,才能发挥优势:
这在笔记本还相对容易做到:按住散热器根部-反方向掰4个弹片 + CPU散热器背部用导热垫夹在D壳中间;- 也有风险,手劲没分寸,掰开焊了别找我;可以试试膏状的7950SP;
小主机这边我甚至第一次换上霍尼韦尔7950,温度比信越7921还高了6度,拆开看仍是厚厚的一层没被压薄,重新换了长螺丝+加弹簧垫后,边烤机边二紧螺丝,一次压薄,温度从没压薄状态降低了12度 (见上图)



看这没压薄的相变7950 拆开后厚厚的一层:硅脂只是填满铜-铜之间缝隙用、减少空气传热差的作用,其导热能力与紫铜还差100倍呢


就这样吧,散热的话题说完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回帖

0

积分

59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19-3-9
发表于 2023-10-1 20:51:01| 字数 9| - 中国–广东–广州 电信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做一个教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7-13 17:29:45| 字数 349|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3-7-15 23:50 编辑
QUOTE:
whjyls 发表于 2023-7-12 09:52
这几天总去客户现场,因为环境是搭在X1C 2018上的,索性就不背T480S了,带上了X1C 2018。

我用T480S跟X1 ...

我这方面经验不是很多:
1、扩展坞USB长时高速拷贝,我的金属壳扩展坞也会发烫(不是温热);有线网同理,温度大概会低点;
2、DP(主机Type-C里的)转HDMI会发热,我NUC里的这个芯片(带散热片)会有65度左右(拆机时摸比60度的SSD还热),我只带了一个1080p显示器而已;导致烘烤它正上方3mm间距不到的M.2 SSD,换了个视频输出口SSD温度就下来3-4度

追补一下:发现我的DP-HDMI芯片对应板子背面是CPU供电元件,也是个发热大户,搞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hjyls - 浮光掠影

4435

回帖

90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4-12-13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3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23-7-12 09:52:10| 字数 431| - 中国–北京–北京–海淀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4 12:12
我倒是怀疑X1C的进风口可能有瓶颈,不过没见什么人测试过 - 不盖D壳有没有差别 ...

这几天总去客户现场,因为环境是搭在X1C 2018上的,索性就不背T480S了,带上了X1C 2018。

我用T480S跟X1C 的时候,无论是在家还是单位,平时都是扣盖,直接用一个TYPE C扩展坞接显示器,跟键鼠的,虽然一直知道扣盖运行肯定会升温,但是也一直没去比较,直到这次,意外的发现,除了扣盖运行会影响温度之外,TYPE C 扩展坞也会使温度有所上升,我试着把扩展坞拔了,用HDMI直连,系统的平均温度大概能降两三度……是否因为扩展坞(非雷电)走HDMI信号,给系统提升了一定的负载?最直接的感受,不外接显示器,直接用电脑的屏幕,比我平时扣盖加扩展坞的时候,待机温度下降了接近10度,低于50度了。

这几天再观察一下,因为X1C 的D壳极热,花了不到30块买了个双风扇的散热底座,同样感觉是有一定效果...有时间测测更多的实际数据。
T400&X201&T530&X230&T480S送人,X200&T430&K29&T440P已卖,T14P2024&DELL3070M工作,NUC8&X1C2018&MACMINI&台式机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回帖

11

积分

2596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22-11-16
发表于 2023-7-5 08:57:24| 字数 312| -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4 12:12
我倒是怀疑X1C的进风口可能有瓶颈,不过没见什么人测试过 - 不盖D壳有没有差别 ...

是的,风量和散热鳍片太小了,x1是这样,只有在高速模式下风量才够,新款加了键盘进风也解决不了,温度还是降不下来,将热量导到d壳加个散热底座效果非常的好,七八十度降到了四十度,只靠热传导热量还是散不到空气中,d壳还很烫,被动散热,更适合发热量小的u,要不然使用一段时间还是七八十度,想要轻薄本就得忍受高温,换了外星人的x14,厚度和x1差不多,但是散热系统强了很多,日常使用只有50多度,但是ThinkPad商务本一向是只要热的不死机绝对不提高的原则,一切改造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底子在那
x61/sl400/x220/x1 2019/X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7-4 12:12:29| 字数 122|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huoniao666 发表于 2023-7-4 08:49
这个思路我拿x1 2019做过,也是这一套,结果就是没什么卵用,还不如把防尘网揭了好使,不过重在折腾 ...

我倒是怀疑X1C的进风口可能有瓶颈,不过没见什么人测试过 - 不盖D壳有没有差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56

回帖

253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6-4-19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18月全勤勋章年全勤勋章2022
发表于 2023-7-4 11:21:25| 字数 19| -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测试很有意义啊,可以让别人少走弯路
x270  备用
x13 gen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回帖

11

积分

2596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22-11-16
发表于 2023-7-4 08:49:41| 字数 49| - 中国–北京–北京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思路我拿x1 2019做过,也是这一套,结果就是没什么卵用,还不如把防尘网揭了好使,不过重在折腾
x61/sl400/x220/x1 2019/X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93

回帖

80

积分

1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2-12-1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23-7-4 01:48:15| 字数 215| - 美国–伊利诺伊州–库克–芝加哥 FDC机房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sc505684708 于 2023-7-4 01:49 编辑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4 00:31
瓶颈就不在热管或均热板好吧,反证:如果热管能力不够,就不会有99度还能坚持几十秒到1-2分钟的时候;
网 ...

日常使用空载/间歇性负载的瓶颈是热管,特别是风扇启动前的被动散热区间,风扇低档位的瓶颈依然可能是热管,尤其是50度以下的情况风扇低档特别鸡肋,微弱的出风完全不如被动对流和辐射的散热。

烤鸡瓶颈才是风扇。
Every ThinkPad is unique due to a mix and match of parts.

别问,问就是sk8855默秒全 ;]

About me: a stubborn craftsm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hjyls - 浮光掠影

4435

回帖

90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4-12-13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3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23-7-4 00:33:18| 字数 156| - 中国–北京–北京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3:38
我后来把T480s的D壳绝缘片全揭了(CPU部分居然也是个石墨烯,发亮的那个),没感觉到有提高;
X1C D壳平整多 ...


许多细节很宝贵,多谢。等铜箔到了仔细规划一下再动手。

这个机器重负荷工作动不动80多甚至上90,但是依然机器不卡鼠标不飘,值得好好处理一下。
T400&X201&T530&X230&T480S送人,X200&T430&K29&T440P已卖,T14P2024&DELL3070M工作,NUC8&X1C2018&MACMINI&台式机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7-4 00:31:37| 字数 226|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故渊-GS 发表于 2023-7-4 00:04
在理,同样低负载,9000K几乎没声音,X13呼呼响

瓶颈就不在热管或均热板好吧,反证:如果热管能力不够,就不会有99度还能坚持几十秒到1-2分钟的时候;
网上有很多热管计算和设计的文章,列举个保守一点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663891;实际上在60度温差下,T480s/X1C那种6mm热管只需一根就可以搬运60-70w热量;
瓶颈在于散热鳍片和风扇(风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0

回帖

20

积分

2万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23-1-23
月全勤勋章
发表于 2023-7-4 00:04:00| 字数 114| - 中国–河南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ssc505684708 发表于 2023-3-27 20:11
8代u以后的多核本,联想应该好好普及一下匀热板。
很多低负载的工作环境,被动散热好的本子用起来太爽了, ...

在理,同样低负载,9000K几乎没声音,X13呼呼响
主力:Y9000K 2021H 48G+4T i7 11800H RTX3080
备选:X13 GEN1 R7 4750;(三代以前的机器纯收藏)
送人:T480S i5 8350 16:10;X230 i5 3320;L480 i5 8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3:43:47| 字数 308|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万用表,所以买2个PT100热电阻探头,胶布包在D壳上,测电阻-查表就知道温度了;

你们就用手摸吧:
怎么用手感快速估测温度
0℃及以下——手指感觉冰冷,长时间连续触摸,会产生刺骨感。
10℃ ——手感较凉,一般能忍受。
20℃ ——手感稍凉,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手感渐温。
30℃ ——手感微温有舒适感。
40℃ ——如摸高烧病人。
50℃ ——手感较烫,长时间触摸可能有汗感。
55℃ ——皮肤被烫伤的临界温度,即超过55摄氏度皮肤就有可能烫伤。
60 ℃ ——手感很烫,一般可以忍受10秒左右。
70 ℃ ——手指的忍耐力只有3秒左右,出现灼痛感,且接触部位很快变红。
80 ℃以上——只能瞬间接触,痛感剧烈(麻辣火烧),如果触摸时间过长,会发生烫伤。

点评

收到,这个很接地气。  发表于 2023-7-4 0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3:38:37| 字数 544|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3-7-4 00:07 编辑
QUOTE: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3:05
比量了一下,大致覆盖的情况是这样的。估计把上方那两块导热垫下面的绝缘片去掉,让它们直接贴在D壳上的 ...

我后来把T480s的D壳绝缘片全揭了(CPU部分居然也是个石墨烯,发亮的那个),没感觉到有提高;
X1C D壳平整多了,T480s 的很多凸起,压住主板上相应位置的橡胶块,弄得我铜箔上到处割开 - 还得处理好毛刺;


镁铝合金导热系数只有60-80,所以要用导热系数400的铜箔来加强它,面积越大越好;同时有蓄热作用;胶肯定增加了热阻,但也没办法;

之前见过导热垫冒油(含油越高导热越好,也越容易衰减)导致SSD故障 - 擦干净就正常,所以我一直在 神盾工具维修网 那家买,粉色的导热系数到6,灰色/粉色我都用电吹风加热到95度左右,不冒油的;

相变7950,我用之前都是压住散热器的四个弹片的根部,反方向轻微掰一点,增强压紧力;另外注意不要在CPU温度很高的时候拆D壳,这时导热垫的压力一撤,相变会在热胀冷缩下出缝隙,实测性能释放直接掉3-4w,只能换掉;

T480s 8350U,室温29,CPU 99%,4k屏看4k电影(CPU Pakage 3w左右),39-40度吧,风扇不转;供参考;


借个NBC的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hjyls - 浮光掠影

4435

回帖

90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4-12-13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3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23-7-3 23:23:21| 字数 76| - 中国–北京–北京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去掉了那几片导热贴,想看看只新换相变的效果,发现拷机的时候,D壳本来就非常烫。。。看来,如果真想比较加垫前后D壳的温差,估计得借个测温枪之类的了……
T400&X201&T530&X230&T480S送人,X200&T430&K29&T440P已卖,T14P2024&DELL3070M工作,NUC8&X1C2018&MACMINI&台式机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hjyls - 浮光掠影

4435

回帖

90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4-12-13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3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23-7-3 23:05:53| 字数 430| - 中国–北京–北京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jyls 于 2023-7-3 23:11 编辑



比量了一下,大致覆盖的情况是这样的。估计把上方那两块导热垫下面的绝缘片去掉,让它们直接贴在D壳上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果贴铜薄让开电池,也就是意味着是不是应该把黑色绝缘片也去掉?还是直接贴在绝缘片上?


刚才试了,拷机10分钟之后,感觉似乎绝缘片都有点往出散发塑料味道了。感觉拷机的时候温度的确降了几度,但是几分钟后,依然跟没改造之前相差无几。感觉D壳相应这部分与导热垫接触的位置热度惊人,其他位置例如电池处基本上还只是暖手状态,感觉热量并没有在D壳上传导出多远,感觉D壳本身的导热能力不怎么强。现在的疑惑是,敷上铜箔之后,那么主要是铜箔自身蓄热?还是它多少会往D壳上传导一些?铜箔背面应该是普通的双面胶,那么它还能有效往D壳上传热吗?

兄台不妨给点建议。多谢。

刚才顺便换了片新的7950,之前那片是去年11月换的,到现在9个月了。目前待机大概53到55度。(感觉在单位的温度比在家会低一些,但是电源不是同一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T400&X201&T530&X230&T480S送人,X200&T430&K29&T440P已卖,T14P2024&DELL3070M工作,NUC8&X1C2018&MACMINI&台式机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2:39:55| 字数 491|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CAIN 于 2023-7-3 22:42 编辑
QUOTE: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2:11
现在的正用的T480S是8250u的,降压100mv之后的性能释放我已经满意了,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改造。

手头另 ...

对,支持vpro的U就是难降,我怀疑有电压监视或vpro自身先崩,而不是体质比8250U差;
我8350u之前降0.085用了几个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不稳定且有规律(我平衡模式是CPU=99%即固定1.8GHz,高性能模式是固定2.8或3.2GHz,几乎不用SpeedStep自动调节,各种空载0.8GHz下测试都ok,包括插拔设备也不触发;偶然发现把平衡模式改为CPU=100%,跑R15之类的,会在跑完一瞬间降频前冻死),现在-0.08稳定了;BIOS里禁用vt虚拟化还能更低一点,试过但我没采用;

没有均热材料就那样,温度在四指间;有了,在整个手掌或更大范围;
注意清理修剪铜箔时的碎屑;另外尽量一次粘好,铜箔一揭,粘性会让下层铜箔起皱- 接触不完全了,就得全扒掉全重搞;石墨烯更惨,上层铜箔一揭会带掉保护纸,直接露出石墨层,瞬间鼻子里就能闻到,只能报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hjyls - 浮光掠影

4435

回帖

90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4-12-13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3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23-7-3 22:11:12| 字数 285| - 中国–北京–北京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7-3 21:53
铜箔和石墨片都有均热作用,石墨片均热比较快,但它几乎不储热;
铜箔可以储一些来不及从D壳释放的热,平 ...

现在的正用的T480S是8250u的,降压100mv之后的性能释放我已经满意了,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改造。

手头另一个玩具 X1C 2018,是8350u的,只能降60mv,再多就会偶发性死机了。它的后盖的确是闷烧的,通风口很小,而且X1C的风扇跟热管比起来也比T480S小一些,所以想借鉴一下这个思路。但是导热垫先到了,铜箔还在路上。刚才试了下不加铜箔,感觉D壳对应导热垫那里温度非常高,但是似乎没怎么往周围扩散……
T400&X201&T530&X230&T480S送人,X200&T430&K29&T440P已卖,T14P2024&DELL3070M工作,NUC8&X1C2018&MACMINI&台式机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7-3 21:53:52| 字数 250|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whjyls 发表于 2023-7-3 21:22
我个人的理解是,铜箔算是起到一个均热的作用,为了方便导热垫把热量均匀传给D壳? ...

铜箔和石墨片都有均热作用,石墨片均热比较快,但它几乎不储热;
铜箔可以储一些来不及从D壳释放的热,平均铺满2-3层的时候,T480s可以60-90秒跑在>40w功耗上(足以满频跑完Cinebench R15/国际象棋/CPU-Z之类短时测试或启动大程序,R23不行);现在只剩1层了大概20-30秒(我嫌重);完全没改之前只有3-4秒可以跑在>40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hjyls - 浮光掠影

4435

回帖

90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4-12-13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3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23-7-3 21:22:00| 字数 123| - 中国–北京–北京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5:26
完事了呀,还等啥?结果都在上面了;
D壳用个导热垫就到头了,不能再加强了,D壳CPU位置已经55度左右了, ...

我个人的理解是,铜箔算是起到一个均热的作用,为了方便导热垫把热量均匀传给D壳?
T400&X201&T530&X230&T480S送人,X200&T430&K29&T440P已卖,T14P2024&DELL3070M工作,NUC8&X1C2018&MACMINI&台式机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hjyls - 浮光掠影

4435

回帖

90

积分

5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14-12-13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3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年全勤勋章2024
发表于 2023-7-3 21:20:51| 字数 124| - 中国–北京–北京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4-13 15:26
完事了呀,还等啥?结果都在上面了;
D壳用个导热垫就到头了,不能再加强了,D壳CPU位置已经55度左右了, ...

再回头拜读一下,看到这里有点疑惑,想再确认一下,铜箔对D壳的加强也不是必须的吗?
T400&X201&T530&X230&T480S送人,X200&T430&K29&T440P已卖,T14P2024&DELL3070M工作,NUC8&X1C2018&MACMINI&台式机家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asayhi - 专门网民

4802

回帖

43

积分

1万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6-9-12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
发表于 2023-6-24 12:24:31| 字数 24| - 中国–上海–上海 移动 来自iOS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评测很棒,我只在热管上加了相变片,其他的未加
P53 4K RTX5000 | P53 1K T1000 | T480s 2.5K
Station 伪E30 | Magicbook 15 | MB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6-24 09:50:48| 字数 397|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tl84183128 发表于 2023-6-24 09:17
感谢楼主分享,我按照你的方法给我的x1c 2018散热也改造了,温度降了20度

有效果就好,其实也可以参照一下4楼的帖子,https://www.ibmnb.com/thread-2031474-1-1.html,他的X1C方案倾向于风扇低速转动 - 送出更多热量;
我的方案倾向于风扇完全不转的场景-借助TPFan设置65度,室温低的时候四核固定3.2G、最近室温29-30度的时候四核固定2.8G,风扇都几乎不转;

40楼方案则是一种组合;

注意D壳温度吧,最近室温升了10度,我重测了下我的全被动散热,D壳也升了10度左右到50度,但热量只集中CPU附近,电池附近还与手温接近;
其实我买SSD散热材料时,也买了合适厚度的铜片,可以把CPU散热片与D壳之间用紫铜片导热,提高导热效率,但是没上;手边有性能更好的电脑了,这台有点懒得折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回帖

3

积分

5200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7-3-10
发表于 2023-6-24 09:17:35| 字数 38| - 中国–上海–上海 移动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我按照你的方法给我的x1c 2018散热也改造了,温度降了20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6

回帖

52

积分

5万

资产值

钻石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3-1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月全勤勋章
发表于 2023-6-23 16:32:42| 字数 5| -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来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大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回帖

8

积分

2785

资产值

黄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15-4-26
发表于 2023-6-22 10:51:19| 字数 19| -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来自安卓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世好帖,最近搞了个x1c,要抄抄作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回帖

3

积分

967

资产值

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15-3-23
发表于 2023-4-15 12:17:31| 字数 121| - 中国–广东–中山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COCAIN 发表于 2023-4-15 09:18
热管最好别碰到电池(我通常用固定厚度导热垫来判断间隙),我理解热管冷端如果散热不足,大概也会高温到 ...

谢谢提醒,我测量了一下,热管离电池大概还有1毫米左右的缝隙,我当时买的热管比较薄
ThinkPad X220 i5 2520m 16g 120g
Latitude 5400 i5 8365u 16g 1256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8

回帖

119

积分

10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8-11-25
月全勤勋章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09:18:24| 字数 140| -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keroro1138 发表于 2023-4-13 23:22
谢谢楼主,我是看了这文章才去动手改的散热,戴尔散热比较垃圾,风扇逻辑也乱,利用了手边剩余的热管和铜片 ...

热管最好别碰到电池(我通常用固定厚度导热垫来判断间隙),我理解热管冷端如果散热不足,大概也会高温到80度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1 05:14 , Processed in 0.276281 second(s), 69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