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打盹的兔子 于 2015-10-31 17:17 编辑
手头有了台ThinkPad T550,第一次用15寸的ThinkPad,自然少不了使用体验和拆解,来篇测评给各位看看。
ThinkPad T系列虽然不是系列里最悠久的,但其地位一定是举足轻重的。
作为中坚力量,定位于性能与便携的统一,是很多用户的工作、生活中的主力,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百度百科:“600X的成功激发的Thinkpad设计师的灵感,但是他们放弃了600系列的模具,并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同时细分了笔记本市场,将原本的600系列演变成T系列,570系列和240系列演变成X系列,又使i系列演变成经济笔记本主力机型R系列。”
从其前辈创造的盛名中诞生的T系列,顶着光环降生,成为了ThinkPad的中流砥柱,更是吸引了大批用户加入ThinkPad阵营。
T系列尺寸为主流的14寸,但是有些型号又是同时具备15寸的性能机型。当从T61P之后分化出新的最强性能W系列后,15寸的T系列机型似乎只是沦为了装了“大屏”的14寸特殊机型而已。
有了更加细分的市场区分后,15寸T系列的性能似乎不为人所倾向了,相应的是高品质、大屏和散热几个方面更为用户所青睐。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台Broadwell平台的15寸T系列机器:ThinkPad T550。
本来我是想先从使用体验感受写起,但是后来觉得这款机器用户不是很多,若是大家对这个机器一点概念也没有,空写感受也是白搭。
因此,我把机器的拆解放在前面,让大家对机器的里里外外有个系统的认识,让后面的是内容不空洞,些许的使用感受也是从外观方面的设计得出的。 首先,对机器的外观来一个全方位展示: 干净朴素的A面,简洁大方。
机身左侧,从左至右为:方形电源接口、USB接口、VGA接口、二合一耳机麦克风接口、SD卡槽、RJ45网卡接口和智能卡(IC卡)读卡器。
机身右侧,从左至右为: 两个USB接口,MINIDP接口、散热器出风口和锁孔。
ThinkPad的15寸机型,在屏幕还是4:3时代时,由于整机机身比例较方正,键盘两侧的空间容纳扬声器后还不是显得太宽;从经历了两代16:10到了16:9时期,两侧的空间已经相当富裕了。当别的厂家已经利用此空间给笔记本键盘加上数字键区时,ThinkPad的做法简单暴力:直接横向大幅度加宽扬声器上方的空间。此做法个人猜测一个方面是从配件方面便于供给,因为14、15键盘是通用的;另一方面就是ThinkPad 并没有做整体带数字键区键盘的历史(就算之前唯一的17寸型号W700、W701的键盘也是分体的,主键盘区是和同代的T、R系列通用的,数字键区是单独的模块)。
个人认为两侧巨大的面板相当难看,且浪费掉了15寸可以放置数字键区的优势。
在键盘经历了30这一代机器的大换血后,从T540、W540这一代开始摒弃了原来15寸机器键盘的设计,用上了数字键盘。
可能ThinkPad粉丝一时间接受不了从传统键盘到浮萍式再到加上数字键盘,但是客观来说,现在ThinkPad的键盘依然是业界内一流的做工和手感,15寸机型加上数字键盘个人认为绝对是锦上添花的一个做法。
有一部分用户表示有强迫症,认为看到这两代的15寸ThinkPad机型添加了数字键盘后,导致主键盘区位置偏左,触摸板也偏左后看着别扭。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不是问题,在键盘把C面撑满后,看着会更霸气。 在键盘变革砍掉一行变6行后,就算使用了下沉转轴,也确实腾出相当大的空间留给掌托,双手放在宽阔的肤质掌托上,简直是享受。
既然提到了这两代特有的数字键盘,那就不能不给特写了。使用起来真心方便。
上方四个功能键分别为:计算器快捷键、锁机快捷键(等于Win+L)、浏览器快捷键和我的电脑快捷键。虽然我基本不用,但不能否定它们还是很实用的。
个人习惯:拍摄ThinkPad机器必有一张红帽、三键特写。 改回实体三键,这种长长的按键配上小红点或是多点触控的触摸板,用起来随心所欲的。
外观先说到这里,从拆机的过程中再说。
老生常谈:这种弧面浮萍式的键盘,被老ThinkPad粉丝骂地狗血喷头的,丝毫不待见。
我还是那个观点:错不在这种浮萍式,而是快捷键位置的改变导致了效率降低。
拆解方面确实没有老款键盘拆两个螺丝再向前推一下那么简单快捷。由于轻薄化的需要,键盘的固定方式有了改变。ThinkPad的主流机型目前都是用的这种方式,可以方便更换键盘,比起那为了极端轻薄的ThinkPad X1 Carbon用65颗小螺丝从背面固定的变态方式要好很多了。
首先,看到键盘三个位置有这么个长方形的小槽,这个槽是放回键盘时用来向回扣用的。卸键盘用不到,直接用指甲或者撬棒插入键盘与机身的缝隙当中,向前推按键下方的盖板,直到出现能完整露出键盘卡扣才可以。
这时我们向上看,在第一行字母和第二行字母的夹缝中,出现了螺丝。这就是把键盘固定在C壳上的螺丝。用小号的十字螺丝刀拧松即可拿下键盘。
键盘从C壳脱开后,不要急于拿下键盘,别忘记还有排线连着呢。一定要小心取下排线。
C面暂时告一段落,拧开D壳的几颗螺丝的过程就不拍了。拿下D壳后,露出了T550内部的真面目,我们来看一下.
15寸的机器,还是很良心的配上了双内存槽,个人升级方便。
拆机,必然要断电。
说实话,个人很讨厌现在推行的超极本的做法渗透到每一款产品当中。ThinkPad不管什么机型都双电池配置,续航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我内心总是很抵触。ThinkPad多年精髓的可变内置模块的做法不再,真是让人惋惜。
电池信息:
断电!断电!
拆下电池后的机器,看得出电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电池下面的触摸板和排线。此时就可以把排线和主板断开了。
图中左侧的接口为接口智能卡读卡器的接口,机器为低配,无相应硬件。右侧的为扬声器接口,断掉卸下。
体型巨大的扬声器。得益于充足的空间,实际使用当中,音量洪亮,音质清晰,笔记本中的佼佼者了。 其实个人感觉,这个位置设计的一般,联想感觉没什么可放的了才把扬声器做成这样的把。
卸下的双扬声器。
接下来轮到电池旁边的硬盘了。现在还能继续用2.5英寸硬盘,应该是让人很欣慰的了。不过,这与内置电池的超极本做法似乎背道而驰。你做超极本,要么不要这2.5英寸硬盘位,把电池放满了;要么就别整这内置电池。现在各厂家也是被英特尔的超极本概念折腾得不停打自己脸了。
现在硬盘都是转接的了。拔下转接头
硬盘模块
继续拆解:硬盘模块三兄弟。设计还是很讲究的,SATA接口用压片保证牢固。
从硬盘托架看,这是可以容纳9.5mm厚度的硬盘的。不过这种破塑料的架子,真没有原来的硬盘托架加胶条用得踏实方便,廉价感跃然而上。
硬盘位置下方就是指纹模块了
这时已把两大部分拆除了,再来看看主板。
大厂大品牌的设计、做工还是很好的。
WWAN模块、无线网卡模块、NGFF固态硬盘模块。NGFF硬盘是2242规格的。
无线网卡特写
摄像头排线。拔掉
这是机身右侧的接口。很想吐槽下,MiniDP接口离着USB这么近,没法同时使用,而且弯折也不方便。更何况这是在右手侧!
机器的开关排线竟然是跨着风扇过来的。旁边还有风扇的接口。
来张清楚的特写:上方的是电源小板的排线,下方的是风扇的排线。
上面两根排线拔掉,卸下风扇的螺丝,拿下了这轻飘飘的风扇。
集显低配机型的风扇弱不禁风的感觉。拿在手里没分量。
超极本理念——内置电池——影响外观设计——影响内部结构——CPU被挤到了中间,风扇依旧在边上——导致了如此奇葩的热管。
多亏不是性能机型,不然想想都头大。
在这么长的热管的弯折处,还是很细心地设置了一个支撑。
风扇信息:
在我们之前拔掉主板所有的排线后,开始准备拆主板了。
固定主板的几个位置的螺丝,都很贴心的标记了下,让人方便超找、拆卸。
需要注意的是:VGA接口的压片上的这颗螺丝,也是固定主板的。不拆是不可能拿下主板的。
C壳不剩什么东西了。这张图上之所以还有指纹模块,是第一次拆此台机器时忽略掉的,并没有先拆下。
拆下主板的机器C壳正脸:空空荡荡的,还有触摸板还在上面。
现在轮到触摸板了。其实触摸板在卸下电池后就可以直接卸下了,方便更换、维修的设计,点个赞。四颗螺丝搞定卸下触摸板。
回归的实体三键让人欣慰,按键下面是和键盘一样的皮碗,手感很好。
触摸板下方的按键结构。这个本人没看懂
再接着,就要分离机器上半身和下半身了。
先要把埋在线槽的天线挑出来。
屏轴固定部分:三颗螺丝固定,其中一颗是D壳的固定螺丝。这硕大的面积加上三个角的固定螺丝,真是让人放心的好屏轴!
拧开螺丝后,会在这边看到下面就是开关小板了。拧下两颗螺丝搞定。
一身轻松的C壳。合金的C壳加D壳,如此结实,很好地保护了机身内部的零件不被损坏,提高了机身强度。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地方。
上半身的屏幕就不拆了,还是那个原因,B壳是粘上的,拆了之后就没有原来那么严丝合缝了,里面也没什么东西可看的,就这么着把。
全家福。
拆解还是很方便的,零件也不多。
开头提到我并没有真正使用过15寸的笔电,对大小也没概念。正好有机会有台T440s,便把它俩放到一起做了个外观的比较,顺便再批评下T550。 虽然不是同一批的产品,但是这两代机器使用的是同一套模具,所以放在一起比较也无不妥。
个人感觉15寸的确实霸气,但是却没有14寸的精致。
长度比较:
叠罗起来,尺寸方面的差异一目了然。
背面:
正面:
这个角度更能看出具体差别。
两兄弟合个影。
说了外观,再看看内部布局14/15的机器有何区别。
其次是T550。前面已经传了这张了,这放到一起方便比较。
可以看得出,虽然在以往的产品中15寸较14寸有着巨大的优势,但这两代的模具中15寸并不比14寸有太大优势,反而没有14寸的精致、合理,接口数量、种类不占优,还竟然做出了右侧出风口这种设计,唯一突出的是两条内存插槽而已,仅此而已。 其实由于这种两边电池的“超极本结构”,不同机器在大小方面的差距被大幅缩小,主板靠近外壳设置接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大机器无非是主板更加狭长,再加上不合理的布局,使用起来简直要疯。
不得不吐槽的设计:实在无法忍受的地方便是右手边的散热出风口了。右手边的出风口,对于绝大部分右手操作鼠标的用户来说,是种十足的折磨。虽不是当年大功耗时风扇呜呜的出风,但是小风吹在手上,热量散在手上,还是还让人抓狂的。并且风扇的位置实在右侧机身的中间件位置,这正是用户使用鼠标的位置,更是让人抓狂。 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整机机身设计上的混乱。同宗同源的T450、T440都没有这样做,而15寸的大机器更没有理由把散热口放在右边。
T550在设计方面的又一败笔吧,在拆机过程中发现,C、D壳连接固定的螺丝的位置设计不合理:15寸的机身两端受力的力臂更长,反而在电池仓本应该放置一颗固定用的螺丝的位置空空如也,只靠卡扣保证C、D壳在机身后方的吻合;而反观T440s,在这个位置却是有螺丝固定,让人安心许多。 T550
T440s
T440s
风扇位置不合理也就算了,但是连USB口位置这样重要的事情也胡来。 不知道设计师是不是左撇子,左右设计完全颠倒了。 在右侧设计出风口的时候,USB口完全可以都放置在左边,把不常用的VGA口、读卡器、耳机孔放在右边,这样还能好用些。结果,让右手用户完全无招架之力。 右侧机身的两个USB口均在机身中间位置出,无法在右侧使用带有连接线的产品,否则会带来极大的不变。 下面几幅图,给大家生动地说明这样有多糟糕。 USB数据线、鼠标插在右边的接口的效果。无论鼠标在哪个位置,都会有线妨碍使用鼠标。 要知道这是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基本的情况,无论如何都不会想不到,做出这种没水平的设计,更何况是一台15寸规格的!
右侧只能使用U盘这种大小的才算勉强可以。接点设备,手都得在十万八千里外使用鼠标。
15寸的笔电相当于一个USB口,多么糟糕的设计。
由于此台机器的配置是T550配置里面的最低配吧,CPU是I5-5300u,集显HD5500,屏幕是1366*768(T550的最低配屏幕),机器的性能体验一般,只能说明是一台酷睿I系列5代的机器而已,让人无把玩的兴趣。但是为了让各位看官对此机器的配置有一定了解,还是做了点测试供大家参考。
CPU/核显的参数:
加了两条8G内存共16G的Win7跑分
机器上的三星PM851的情况:
CPU电压、功耗的降低带来了明显的进步,待机温度很好。
象棋跑分:
CPU单烤:温度不错
Cinebench R15的CPU跑分情况:
ThinkPad T550在做工和质量上没的说,但是很多细节把握背离了大众需求,仅仅是一台15寸的大屏ThinkPad而已,并无其他魅力。
如若下一代还是执迷不悟,那可真是苦坏了ThinkPad的老粉丝和新用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