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290|回复: 7

【转帖】美国父母为子女求职保驾护航

 关闭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1万

回帖

3

积分

2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1-16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3-17 05:04:35| 字数 2,307| - 美国–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 Verizon_Online有限公司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nterprise Rent-A-Car驻旧金山的招聘经理德博拉•德阿蒂罗(Deborah D'Attilio)去年在面试一位应聘者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位年轻的女孩带来了一位同伴,竟然是她的父亲!

德阿蒂罗回忆说,据称这位父亲希望了解女儿将来可能工作的环境如何,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一直坐在休息室里。德阿蒂罗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最后聘用了这个女孩。

总是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身边提供保护或进行干涉的父母们现在也来到了职场。从Vanguard Group到St. Paul Travelers,再到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波音公司(Boeing),许多经理都接到了应聘者父母打来的电话,请求公司聘用他们20来岁的孩子。应聘者也不再急于接受职位,而是表示会和父母商量。一些招聘经理称,他们接到了父母们打来的电话,对薪酬状况表示不满,希望能重新商定。

“这在我看来简直是难以置信,父母亲居然会代表他们22岁的、已成年的孩子打来电话,”St. Paul Travelers大学关系主管埃利森•基顿(Allison Keeton)表示。在接到很多父母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们他们的孩子有多么出色,如果能得到这个工作的话简直太棒了诸如此类的话后,”基顿戏称这一代“直升机”父母简直可比二次世界大战时玩命的日本神风队飞机,他们在横扫各个大学的入学咨询处和入学管理处后,正在向职场奔来。

和大多数招聘经理一样,基顿以外交化的手段应付此类父母,在不惹恼应聘者父母的情况下将薪资协商内容保密。但也有一些招聘经理调整了招聘流程,以适应这股趋势:他们也会向父母们发送一份录用函,并在招聘面试中将父母也纳入进来。

当然,父母与孩子的紧密关系是一个人一生中宝贵的财富。但有证据显示,年轻人并不总是对父母的介入欣然接受。如果父母们逾越了提供指导和管闲事之间的界限,就可能不利年轻人培养自立能力。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招聘经理史蒂夫•卡纳尔(Steve Canale)表示,公司去年秋天向一位应聘者开出了录用函后第二天,就接到了被录用者母亲打来的电话,要求提高薪酬。卡纳尔称,通用电气没有收回录用函,但“也没有向这位母亲让步”。波音公司全球招聘主管哈特耐特(Rich Hartnett)表示,让一个招聘经理非常意外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一个被录用者竟然直接带母亲来面试了。Enterprise的德阿蒂罗表示,另一位被录用者的母亲加入了她和应聘者的电话通话,并开始向德阿蒂罗抱怨起福利的情况。

门窗生产公司Pella Corp.的战略招聘经理海丁顿-哈尔(Christine Headington-Hall)也表示开始接到应聘者父母们的电话,试图就录用函中的薪酬福利重新协商或询问为何他们的孩子未被录用,“这是我从事招聘 15年来从未遇到过的”。而Vanguard Group的大学关系和招聘经理弗克斯(Karen Fox)表示,获得录用函的大学生中10个有7个都会说,“让我和父母谈一谈,我会答覆你的”。

既然这是大势所趋,一些招聘经理也就随之调整了招聘流程。弗吉尼亚州建材分销商Ferguson Enterprises的招聘经理弗兰肯(Denise Francum)表示,公司从去年开始提出给录用者的父母抄送一份录用函,“有一半以上的录用者都表示愿意。”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的人事副总裁哈德斯顿(Davie Huddleston)表示,公司邀请学生父母参加一些招聘活动。

一直以来,这一代父母们都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从质疑老师给出的差分数,到与教练协商,再到帮助孩子报考大学等等。孩子进入大学后,与父母间密集的手机和电子邮件联络,也使得父母对孩子各项事务的参与远远超出了以往一代孩子离家去上大学的时期。将在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8月份会议上发布的Middlebury College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学新生每周和父母的联络超过了10次。

在某种程度上,或许父母也担心孩子会永远呆在家里,希望往外推他们一把;美国人口统计局(Census Bureau)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25岁-34岁的成人中有11%仍和父母住在一起,高于1980年8.7%。密歇根州的母亲斯蒂尔(Alin Steele)表示,她23岁的儿子和朋友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收入都不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她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父母应提供更多的帮助。如果年轻人陷入职业困境,“最后父母还是不得不负起所有责任的,”斯蒂尔说。

一些年轻人可能会拒绝父母陪伴左右。去年波士顿职业服务公司Experience Inc.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接受调查的400个学生和年轻人中有25%表示,他们父母“的过度介入,让他们感到恼火和尴尬”。

但年轻的孩子失业时,父母们要把握平衡就变得尤为困难了。纽约母亲比尔(Tita Beal)学广告的儿子克鲁格(Paul Kruger)是在2002年广告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毕业的,比尔为儿子提供了自己的所有关系网和尽可能的支持。但在经过整整一个夏天,克鲁格没有工作、母亲逼他找其他工作之后,比尔意识到应该适可而止。后来,克鲁格接受了酒吧侍者的培训,在一些餐厅里工作了两年多后才找到广告业的一份工作。

现年25岁的克鲁格表示,在那个艰难的时候她一直站在我身后。如今克鲁格已经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初级美术设计。但“站在身后”是一个关键词;打电话、找工作、面试和做决定,全是克鲁格自己一人承担的。父母“永远也不应越过那条线,”他说,“你应该敦促孩子找工作,但不应越俎代庖。”
®™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明白了我的意思,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

6285

回帖

78

积分

5779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10-27
发表于 2006-3-17 08:26:10| 字数 18| - 中国–广东–梅州–兴宁市 电信/第一中学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也一样,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02

积分

2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2-11-1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金牌荣誉勋章(注册2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3-17 08:55:46| 字数 12| - 中国–上海–上海–杨浦区 电信/静安区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少见的吧
穿皮鞋的走硬道,留分头的不戴帽,戴手表的挽三道,镶金牙的自来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回帖

19

积分

1677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4-1-27
发表于 2006-3-17 10:12:52| 字数 57| - 中国–上海–上海 中移铁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前几天看到超级搞笑的一幕。。。。有个总代理的销售居然带着老爸过来谈事情。。。。。。。现在的孩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152

积分

1万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4-2-28
发表于 2006-3-17 10:13:39| 字数 11| - 中国–上海–上海 东方有线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外无境,境不离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248

积分

1690

资产值

至尊会员I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5-3-22
发表于 2006-3-17 10:15:00| 字数 17| - 中国–广东–深圳–龙岗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在改变了,和传统的自然是不一样了
自家菜地,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71

回帖

40

积分

3348

资产值

白金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注册时间
2003-3-13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3-17 11:11:15| 字数 191| -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fangqiank 于 2006-3-17 08:55 发表
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少见的吧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为何国内对待西方父母的看法多是如看破红尘任子女自生自灭的洒脱胚子。都是凡人而已。
我在国内见到的例子反而是:父母操心得多些,一些孩子们就抬出西方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案例说教;而一旦遇到财政困难,就全然不顾西方孩子18岁就该独立的说法,又重新继承了东方的传统。
拿来主义,不亦乐乎。
There should be light...There was ligh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回帖

3

积分

2万

资产值

初级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1-16
银牌荣誉勋章(注册10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6-3-17 11:18:57| 字数 55| - 美国–弗吉尼亚州–劳登县–阿什本 Verizon_Online有限公司 | 显示全部楼层
贴这篇文章,也就是想说明一个理解上的误区。
不过有所不同,父母,儿女的经济账是分的很清。这篇文章说的是往里搂钱。
®™我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明白了我的意思,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1 22:48 , Processed in 0.093888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