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6-3 22:03:24| 字数 4,054| - 中国–广东–深圳 鹏博士宽带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理解BB的怪异,首先得了解它的诞生和成长的经历,才能明白它生存的土壤。在国外的论坛上没找到BB成长历史的文章, 下面的言论来自本人近两年来接触BB的心得,大家当做演义来看好了,非官方权威的论述。因为本人只熟悉GSM版的BB产品, 所以对BB的每个阶段, 都以GSM版来说明的.
一,Blackberry的诞生 - 应运而生
BB诞生的基石是双向的数字信息交流。最早的个人数字信息设备就是在九十年代风靡国内的传呼机,一般它是单向的,就是只能由传呼台往传呼机发送信息。但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北美,双向信息交流的商业需求催生了双向的传呼机。BB作为其中一种双向信息设备的选择因此而哇哇落地。这就是需求催生了技术.
直到今天,仍然能在BB身上看到大量的双向信息机时代的痕迹。其一,BB把电邮/短信统一称作信息(MESSAGE),这是传呼机对信息的叫法;其二,BB用它特有的PIN来标识每一台BB,而不是手机设备通用的IMEI号。其三,BB特有的PIN Message功能,就是它的老祖宗-双向传呼机。
就象Graffiti手写催生了PALM的帝国一样,Qwerty键盘造就了BB的神话,也成为了BB的标志。而BB的另一个灵魂是PUSHMAIL,它也随着BB的诞生步入了无线通讯市场。为什么BB选择了这两项作为它的杀手锏呢?
首先, BB追求的信息输入的高速和便捷, 必须依赖Qwerty键盘. 键盘输入不竟快速而且易用, 用户不用学就会, 这很适合繁忙的商务人士.
其次, BB追求的通讯可靠性和稳定性, 也必须选择PUSHMAIL技术. 电邮在线的需求可以有两种方式来解决, 一是Pushmail, 二是Pullmail. 以一个每天24小时内有20次电邮收发的例子计算, Pushmail要收发20X2(收发各一次)=40次, Pullmail(假设每五分种查一次邮箱)则要收发24X12+20(发电邮那次会多一次通讯)=308次.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 Pushmail相对于Pullmail的优势, 一是真正的实时, 商场上及时就是金钱, 二是更少的通讯量, 这除了省钱, 更大的好处是对通讯线路的质量要求降低了, 对使用者的辐射影响更是几何倍数降低了.
二,Blackberry的幼年 - 初生牛犊
第一代BB产品是8xx/9xx, 运行在OS2.x上,在功能上更象强化版的双向传呼机。RIM针对有双向信息交流需求的企业,通过捆绑企业邮箱(现在BES模式的前身)和PUSHMAIL技术,提供了崭新的高效实用的企业解决方案。BB一经推出,就在它的目标市场显示了强大的竞争力,一花独放。
可以说,是市场的需求催生了PUSHMAIL技术也催生了BB,在当时, 双向传呼产品在庞大无线通讯市场中只是九牛一毛。正当BB在呀呀学语时,一场传呼机的危机骤然而至。大家一定还记得,在传呼机如日中天的97/98年,摩托罗拉革命性地在手机中引入了短信(SMS),这项个人双向信息交流技术全面优越于单向传呼,也对双向传呼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三,Blackberry的童年 - 生死抉择
面对挑战,RIM选择了近身肉搏,他们相信基于pushmail技术的企业无线解决方案对目标客户(企业/政府)的吸引力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所以明确做大做强BB的专业特色才是生存之道, 以BB的专对抗短信的广. 今天回头看来, 这个决策十分英明, 手机短信彻底埋藏了传呼机, 但是却在与BB的PK中节节败退, 在新型的智能手机市场中给BB让出了一席之地.
第二代BB产品是58xx, 运行在OS3.x上, 已经脱离了传呼机的模式, 具备了现代BB的一切特色. 首先, 在通讯方式上紧跟移动手机的发展方向, 采用了通用的GSM和CDMA作为载体并且提供语音通话的功能; 其次, 加强与企业电邮服务器的整合, 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和通讯的保密性; 再次, 引入PIM无线同步的功能, 进一步强化BB的企业特色; 最后, BB设备本身的设计, 换用了更大的屏幕, 间距更舒适的键盘, 目标是打造最强大的无线数字终端.
四, Blackberry的少年 - 走向成熟
解决了生存问题后, RIM继续向更优质更实用的方向努力, 设计出划时代的62系列, 这一系列对BB的意义就如WIN95对MS, 其外型和功能一直沿用至今. 在它基础上延生了两个系列, 一是外型一样的采用彩色高分版的72xx, 这一系列是本人对BB最推崇的经典; 二是对屏幕扩大一半的67xx.
第三代的BB产品包括62/67/72系列的早期产品, 也是运行在OS3.x上, 它们最终奠定了现代BB的外型和功能, 使BB跳出无线数字终端的范畴, 成为真正的智能手机了. 首先, 在通讯方式上支持更多的无线通讯技术; 其次, 在与企业电邮服务器的整合方面, 推出BES革命性的3.6版, 确定了现代BES的模式; 最后, BB设备本身的设计, 完美的外型, 舒适的操作, 真正意义的BB手机诞生了, 经典BB也开始终于成型了.
五, Blackberry的青年 - 牛刀小试
BB在北美的巨大成功, 让RIM把目光瞄向了世界, 目标直指庞大的欧洲市场和新兴的亚太市场. 2001年头, RIM首次在欧洲正式推出全球版的BB, 支持900/1800/1900三频的黑白版的6230和彩色版的7230, 从此开始了BB的全球化征程. 这一时期的BB产品设计, 重点在于对现有型号的精雕细啄, 在产品质量及企业方案上更趋成熟.
第四代的BB产品包括62/72/67系列的后期产品(全球版)以及77系列(67系列的彩色高分版), 运行在OS3.x上. 这一代的BB没有重大的创新, 着力点在于适应BB的全球化发展, 产品的改进面向综合性能的优化. 首先, 在通讯方式上做到了真正的全球化, 全世界各种主流的无线通讯技术都有对应的BB版本(日本市场除外), 支持三频(900/1800/1900)成为了这一代GSM版BB的特征; 其次, BB自身的OS推出了非英文的西方语言版(Multi-Language), 走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最后, BB设备本身的设计, 重新设计了BB的主版, , 取消了无用的红外功能, 使BB运行更加的省电.
六, Blackberry的成年 - 大展拳脚
2001/02年, PDA与移动手机的结合体-智能手机成为了PDA和高端手机的发展方向, 根据它的母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PDA手机化, 通过给传统PDA增加无线通讯功能发展而来, 其中有: Plam i705/Tungsten W, Visor的手机模块, Treo系列, PPC的移动版(如HP 928); 另一类是手机PDA化, 对传统手机增强它的PIM功能及扩展性, 其中有: Symbian/Linux/SP手机, 以及各手机巨头自有系统的支持J2me的商务手机. 面对这股潮流, RIM推出72系列的顶级版7290, 保持传统BB在PDA手机化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同时, RIM作出了革命性的决定, 开发全新类型的BB - 71系列, 涉足手机PDA化领域. 71系列为了让BB的机体变得更窄更象手机, 舍弃了传统BB两大法宝之一的标准Qwerty键盘, 采用了一种全新设计的精简Qwerty键盘, 这种键盘把26个英文字母分配给14个按键, 提供多按(MultiTap)和智能(SureType)两种输入方式. 而且为了迎合手机的潮流, 在铃声和屏幕上作了重大的调整. 至此, RIM手握两大类智能手机产品, 改变了BB手机偏重PDA的形象, 全方位地逐鹿新兴的智能手机市场.
第五代BB产品包括了72系列的终极版7290和71系列的各版710x, 运行在OS4上. 这一代的BB除了都配备蓝牙外, 还有伴随而来的重大OS升级OS4. OS4的出现, 彻底改变了BB软件体系结构, BES4.0使BB的安全性更上了一个台阶, JDE4.0的开发工具由以前版本的C++转变为Java, OS4也能支持上一代的彩色72/77系列和黑白的6230/6280. 至此, 现代版的BB终于成形了. 首先, 在通讯方式上增加了对彩信(MMS)的支持; 其次, BB OS和BES重大升级Ver4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BB OS4全面支持亚洲语言版; 最后, BB设备本身的设计, 开发了革命性创新的手机型BB - 71系列.
七, Blackberry的壮年 - 海阔天空
在BB稳步扩展自己的领地 - 企业/政府用户的同时, RIM把手伸向了庞大的个人用户群, 娱乐性和灵活性是这类用户需求的特征, 71系列是这方面尝试的第一块探路石. RIM小心地平衡着BB企业需求和个人需求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保证了BB稳定/安全的基础上, 更快更眩成了下一步的奋斗目标. 87系列的推出是RIM新战略的第二步, 作为经典72系列的终结者, 它是首次采用Intel CPU的BB产品, 屏幕分辨率由72系列的240X160增强为320X240, 强大的心臓配合高分的显示, 使87系列具备了娱乐的潜质.
第六代BB产品包括了87系列和713x系列, 运行在OS4.1上. 这一代的BB增强了蓝牙的通讯功能, 并且依托OS4.1带来的个性化主题功能, 增加了BB的娱乐特性. 首先, 在通讯方式上紧跟潮流, 引入了2.75G的Edge和3G; 其次, BB OS4.1带来了个性化的主题,DM 4.1兼容了PALM/PPC DM的数据文件. 最后, BB设备本身的设计, 高分的屏幕分辨(87系列的320X240, 713x的240X260), 更多的声音格式(MP3...), 使BB好用又新潮.
八, 后记
BB系列产品的巨大成功, 使RIM不到五年就占领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5%的份额, 成为了继Symbian, PPC, Palm之后第四大智能手机, 创造了移动通讯领域的一个奇迹. 究其原因, 既有智能手机兴起带来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RIM管理层在产品定位和改革创新方面的英明决策. 回首这七八年来国内移动设备巨头们在智能手机/PDA的表现, 除了暴炒PPC/SP抢钱, 就是浮躁(搞出了N多的国有OS, 却没有一个坚持下去). 没有信念的坚持就没有成熟的平台, 没有成熟的平台就没有拳头产品, 希望有人真能看懂BB的成长经历, 路漫漫, 吾将上下而求索.
[ 本帖最后由 haobo 于 2006-6-13 20:28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