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导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wjrain

[硬盘/SSD] 对于双核硬盘的设想

[复制链接] |自动提醒
阅读字号:

4108

回帖

77

积分

7080

资产值

至尊会员I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注册时间
2003-6-10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18:09:10| 字数 248| -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温暖你的手 于 2006-8-27 18:53 发表

要这么说,两个1寸HDD做Raid0好了。呵呵,你想的可不白想了吗?当然考虑的是在同级上提高,举1寸HDD例子已经偏离你的意图了,再者准系统一般要紧凑就用2.5硬盘了


问题是两个1寸的raid还不如台式机硬盘,另外我也一直强调了经济性。

当时的出发点是空间+经济+速度,对我来说,速度很重要但是是建立在合适的价位上的,后来讨论的东西说实话,在得知需要两套机械部件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立论条件之一的经济性已经不能满足了做出来我也买不起了**\
E6410 Dock 2016MVA
T60 T43 2877 2504
A31p 2631
Centro TT3 T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万

回帖

528

积分

2万

资产值

天下无敌I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6-7-5
金牌荣誉勋章(注册20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8-28 21:34:47| 字数 153| -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设了高亮就是希望这种纯技术的讨论可以开展啊,两套机械部件的成本还有一部分是工作时的消耗,的确经济性很差,但是像我前面说的又如何呢?一个盘面上有多个磁头,双倍读写,以前有听说双光头。不过也说了,新架构了。

大家也来发挥一下想象力,笔记本或者达到pc的瓶颈在储存上很严重,也许现在的小小预言和展望会在未来实现
感谢维森特,另外我的签名死哪儿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回帖

7

积分

406

资产值

高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3-8-2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8-28 21:45:18| 字数 514| - 中国–广东–广州–黄埔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很仔细的看各位的新颖思路,但是我大致可以明白你们的意思.

思路很新颖,但是不现实,确切地说是行不通.即楼主即要求速度又要求容量和体积的想法是不可能同时实现,起码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实现,只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达到某一个平衡.

现在大部分用户对存储的要求平不是容量的多少,而是速度和体积,体积上已经有更小的驱动器面市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更小的驱动器,下面我们说说速度的实现.

存储的瓶径不在外部而在于驱动器内部机械部分,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下几乎达到了顶点,但是聪明的工程师就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就是把大容量的硬盘削小使用,当然这是按照一定的原理来实现的,比如说,把2头2面的硬盘容量减少到1/2或者4/1,那么就需要2个或者4个这种另类硬盘才能抵上原来一个硬盘的容量,但是完成相同容量的物理头和面提高了2倍或者4倍,即有更多的头参与了一个任务的读写执行.当然这也需要和外部的阵列想配合才能达到预期设计的速度.

这可能就是楼主所说的双核或者多核的另外的实现方式吧.这样的硬盘往往应用在一些中大型机器上面,没钱的部门看都看不到.

你们在二手时常看到的大盘小容量就是这样的产品.

[ 本帖最后由 huyiyang 于 2006-8-28 21: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回帖

388

积分

9万

资产值

荣誉版主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注册时间
2004-8-5
发表于 2006-8-28 21:48:36| 字数 162| - 中国–天津–天津–河西区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双磁头并非不能实现,放在盘片前后两侧即可,但这样等于双份的磁头+磁头臂+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还有两套电路间负责分配工作的“SMP控制单元”,这可能比双硬盘成本也不低了。

xwjrain也说了,这套系统的关键就是以低成本获得高性能,没有低成本的优势的话这套系统将没有优势。机械设备做双通道系统的成本毕竟比电子设备做双通道高得多。
Toyota MR2 (MZW21/1MZ-FE in progress)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X MR (CT9A/4G63T)
Volkswagen Golf Alltrac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回帖

7

积分

406

资产值

高级会员 Rank: 2Rank: 2

注册时间
2003-8-22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8-28 22:01:24| 字数 191| - 中国–广东–广州–黄埔区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硬盘刚面市是就是1头1面的,早期的工程师已经按照楼上描述的思路把方案改成了多头多面,,你们还要在另一头增加一套机械头系统,岂不是又多了麻烦?

关于这个,很多工程师时刻都在考虑新方案,也就是说楼主的"双臂共用盘面"的想法并不新颖.早期就有实验,由于存储密度高于机械精度,在读写错误上远远高于单臂,重试的时间拖累了设计速度,在解码电路上,很多时间被浪费在纠错和 矫正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71

回帖

0

积分

1055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4-4
发表于 2006-8-28 23:06:53| 字数 197| - 中国–上海–上海 教育网/复旦大学教育网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关键还是现在的硬盘的这种架构,差不多已经接近极限了,想想每分钟7200转,多夸张的速度,还要在那么小的体积弄两套机械装置完全是不现实了,弄出来也没有性价比,最多只是提高一倍性能。
关键是要换掉现在的硬盘的机械结构,实际上也就是淘汰掉硬盘了,不过下一代的存储技术还不知道是什么......单分子存储?量子存储?好像还是离的比较远。
以前摩托罗拉出过M-RAM,不过只有4M容量,难道下一代用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2

回帖

0

积分

3223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3-11-1
铜牌荣誉勋章(注册8年以上会员)
发表于 2006-8-29 00:07:30| 字数 134| - 中国–北京–北京 教育网/北京理工大学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办法很早就有人在微型计算机上提过,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也很可行,但长时间来没有任何硬盘厂商这么做,肯定是有技术上的难题。
我也认真地考虑过,其实单轴+多磁头读写和RAID0的效果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区别,但估计控制电路方面会比较复杂,很有可能甚至超过了RAID0解决方案。
T42q PM755 1.5G 240G 9600 QXGA BMDC 802.11ABG
s30 P3 600 256M 60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3

回帖

0

积分

254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8-7
发表于 2006-8-29 02:17:50| 字数 191| - 中国–甘肃–兰州 电信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采用双磁头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2个磁头的相互配合部分的程序会比较麻烦。再就是效率问题,如果磁头分A1、A2,理想状态是当A1头需要的数据已过A1还没有到A2的时候,程序控制A2头对其进行读写,否则绕一圈回来在寻道上面和单磁头是没有太大优势的。但是如果由A2来读写,那么在7200rpm的情况下,磁盘转半圈的速度快还是A2头从别的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的速度快?

哎,反正是不乐观。
ThinkPad X60-1709MA1
512M DDR2@667 x 2
7K100 100G+5K100_60G_US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3

回帖

0

积分

876

资产值

入门会员 Rank: 1

注册时间
2006-8-17
发表于 2006-8-29 04:06:04| 字数 20| - 中国–山东–济宁 联通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使用同一个马达,盘片的震动就不好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Comsenz Inc

GMT+8, 2025-10-13 10:55 , Processed in 0.094181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OPcache On.

手机版|小黑屋|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Archiver|备用网址1|备用网址2|在线留言|专门网

返回顶部